1. 古籍
  2. 隋书
  3. 卷九

卷九

翻译 原文

  滕穆王瓚嗣王纶

  膝穆王瓚,字恆生,一名慧,高祖母弟也。周世以太祖军功封竟陵郡公,尚武 帝妹顺阳公主,自右中侍上士迁御伯中大夫。保定四年,改为纳言,授仪同。瓚贵 公子,又尚公主,美姿仪,好书爱士,甚有令名于当世,时人号曰杨三郎。武帝甚 亲爱之。平齐之役,诸王咸从,留瓚居守,帝谓之曰:“六府事殷,一以相付。朕 将遂事东方,无西顾之忧矣。”其见亲信如此。宣帝即位,迁吏部中大夫,加上仪 同。未几,帝崩,高祖入禁中,将总朝政,令废太子勇召之,欲有计议。瓚素与高 祖不协,闻召不从,曰:“作隋国公恐不能保,何乃更为族灭事邪?”高祖作相, 迁大将军。寻拜大宗伯,典修礼律。进位上柱国、邵国公。瓚见高祖执政,群情未 一,恐为家祸,阴有图高祖之计,高祖每优容之。及受禅,立为滕王。后拜雍州牧。 上数与同坐,呼为阿三。后坐事去牧,以王就第。

  瓚妃宇文氏,先时与独孤皇后不平,及此郁郁不得志,阴有咒诅。上命瓚出之, 瓚不忍离绝,固请。上不得已,从之,宇文氏竟除属籍。瓚由是忤旨,恩礼更薄。 开皇十一年,从幸栗园,暴薨,时年四十二。人皆言其遇鸩以毙。子纶嗣。

  纶字斌籀,性弘厚,美姿容,颇解钟律。高祖受禅,封邵国公,邑八千户。明 年,拜邵州刺史。晋王广纳妃于梁,诏纶致礼焉,甚为梁人所敬。纶以穆王之故, 当高祖之世,每不自安。炀帝即位,尤被猜忌。纶忧惧不知所为,呼术者王琛而问 之。琛答曰:“王相禄不凡。”乃因曰:“滕即腾也,此字足为善应。”有沙门惠 恩、崛多等,颇解占候,纶每与交通,常令此三人为度星法。有人告纶怨望咒诅, 帝命黄门侍郎王弘穷治之。弘见帝方怒,遂希旨奏纶厌蛊恶逆,坐当死。帝令公卿 议其事,司徒杨素等曰:“纶希冀国灾,以为身幸。原其怀恶之由,积自家世。惟 皇运之始,四海同心,在于孔怀,弥须协力。其先乃离阻大谋,弃同即异,父悖于 前,子逆于后,非直觊觎朝廷,便是图危社稷。为恶有状,其罪莫大,刑兹无赦, 抑有旧章,请依前律。”帝以公族不忍,除名为民,徙始安。诸弟散徙边郡。大业 七年,亲征辽东,纶欲上表,请从军自效,为郡司所遏。未几,复徙硃崖。及天下 大乱,为贼林仕弘所逼,携妻子窜于儋耳。后归大唐,为怀化县公。

  纶弟坦,字文籀,初封竟陵郡公,坐纶徙长沙。坦弟猛,字武籀,徙衡山。猛 弟温,字明籀,初徙零陵。温好学,解属文,既而作《零陵赋》以自寄,其辞哀思。 帝见而怒之,转徙南海。温弟诜,字弘籀,前亦徙零陵。帝以其修谨,袭封滕王, 以奉穆王嗣。大业末,薨于江都。

  ○道悼王静

  道悼王静,字贤籀,滕穆王瓚之子也。出继叔父嵩。嵩在周代,以太祖军功, 赐爵兴城公,早卒。高祖践位,追封道王,谥曰宣。以静袭焉。卒,无子,国除。

  ○卫昭王爽嗣王集

  卫昭王爽,字师仁,小字明达,高祖异母弟也。周世,在襁褓中,以太祖军功, 封同安郡公。六岁而太祖崩,为献皇后之所鞠养,由是高祖于诸弟中特宠爱之。十 七为内史上士。高祖执政,拜大将军、秦州总管。未之官,转授蒲州刺史,进位柱 国。及受禅,立为卫王。寻迁雍州牧,领左右将军。俄迁右领军大将军,权领并州 总管。岁余,进位上柱国,转凉州总管。爽美风仪,有器局,治甚有声。

  其年,以爽为行军元帅,步骑七万以备胡。出平凉,无虏而还。明年,大举北 伐,又为元帅。河间王弘、豆卢勣、窦荣定、高颎、虞庆则等分道而进,俱受爽节 度。爽亲率李充节等四将出朔州,遇沙钵略可汗于白道,接战,大破之,虏获千余 人,驱马牛羊巨万。沙钵略可汗中重创而遁。高祖大悦,赐爽真食梁安县千户。六 年,复为元帅,步骑十五万,出合川。突厥遁逃而返。明年,征为纳言。高祖甚重 之。

  未几,爽寝疾,上使巫者薛荣宗视之,云众鬼为厉。爽令左右驱逐之。居数日, 有鬼物来击荣宗,荣宗走下阶而毙。其夜爽薨,时年二十五。赠太尉、冀州刺史。 子集嗣。

  集字文会,初封遂安王,寻袭封卫王。炀帝时,诸侯王恩礼渐薄,猜防日甚。 集忧惧不知所为,乃呼术者俞普明章醮以祈福助。有人告集咒诅,宪司希旨,锻成 其狱,奏集恶逆,坐当死。天子下公卿议其事,杨素等曰:“集密怀左道,厌蛊君 亲,公然咒诅,无惭幽显。情灭人理,事悖先朝,是君父之罪人,非臣子之所赦, 请论如律。”时滕王纶坐与相连,帝不忍加诛,乃下诏曰:“纶、集以附萼之华, 犹子之重,縻之好爵,匪由德进。正应与国升降,休戚是同,乃包藏妖祸,诞纵邪 僻。在三之义,爱敬俱沦;急难之情,孔怀顿灭。公卿议既如此,览以潸然。虽复 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致之极辟,情所未忍。”于是除名 为民,远徙边郡。遇天下大乱,不知所终。

  ○蔡王智积

  蔡王智积,高祖弟整之子也。整周明帝时,以太祖军功,赐爵陈留郡公。寻授 开府、车骑大将军。从武帝平齐,至并州,力战而死。及高祖作相,赠柱国、大司 徒、冀定瀛相怀卫赵贝八州刺史。高祖受禅,追封蔡王,谥曰景。以智积袭焉。又 封其弟智明为高阳郡公,智才为开封县公。寻拜智积为开府仪同三司,授同州刺史, 仪卫资送甚盛。顷之,以修谨闻,高祖善之。在州未尝嬉戏游猎,听政之暇,端坐 读书,门无私谒。有侍读公孙尚仪,山东儒士,府佐杨君英、萧德言,并有文学, 时延于座,所设唯饼果,酒才三酌。家有女妓,唯年节嘉庆,奏于太妃之前,其简 静如此。昔高祖龙潜时,景王与高祖不睦,其太妃尉氏又与独孤皇后不相谐,以是 智积常怀危惧,每自贬损。高祖知其若是,亦哀怜之。人或劝智积治产业者,智积 曰:“昔平原露朽财帛,苦其多也。吾幸无可露,何更营乎?”有五男,止教读 《论语》、《孝经》而已,亦不令交通宾客。或问其故,智积答曰:“卿非知我者。” 其意恐兒子有才能,以致祸也。开皇二十年,征还京第,无他职任,阖门自守,非 朝觐不出。

  炀帝即位,滕王纶、卫王集并以谗构得罪,高阳公智明亦以交游夺爵,智积逾 惧。大业七年,授弘农太守,委政僚佐,清静自居。及杨玄感作乱,自东都引军而 西,智积谓官属曰:“玄感闻大军将至,欲西图关中。若成其计,则根本固矣。当 以计縻之,使不得进。不出一旬,自可擒耳。”及玄感军至城下,智积登陴詈辱之, 玄感怒甚,留攻之。城门为贼所烧,智积乃更益火,贼不得入。数日,宇文述等援 军至,合击破之。

  十二年,从驾江都,寝疾。帝时疏薄骨肉,智积每不自安,及遇患,不呼医。 临终,谓所亲曰:“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领没于地矣。”时人哀之。有子道玄。

  史臣曰:周建懿亲,汉开盘石,内以敦睦九族,外以辑宁亿兆,深根固本,崇 奖王室。安则有以同其乐,衰则有以恤其危,所由来久矣。魏、晋以下,多失厥中, 不遵王度,各徇所私。抑之则势齐于匹夫,抗之则权侔于万乘,矫枉过正,非一时 也。得失详乎前史,不复究而论焉。高祖昆弟之恩,素非笃睦,闺房之隙,又不相 容。至于二世承基,其弊愈甚。是以滕穆暴薨,人皆窃议;蔡王将没,自以为幸。 唯卫王养于献后,故任遇特隆,而诸子迁流,莫知死所,悲夫!其锡以茅土,称为 盘石,行无甲兵之卫,居与氓隶为伍。外内无虞,颠危不暇,时逢多难,将何望焉!

○河间王弘

  河间王杨弘,字辟恶,隋高祖的堂弟。

  他的祖父杨爱敬,死得很早。

  父亲杨元孙,很小就成为孤儿,随母亲郭氏在舅父家养大。

  隋高祖的父亲武元皇帝杨忠与周太祖在关中起义,当时杨元孙在邺下,怕被北齐人所杀,因而假借外祖父家的姓氏,改姓郭。

  元孙死后,北齐被北周吞并,杨弘才入关,与高祖相处得很好。

  高祖很喜欢他,为他买田地房屋。

  杨弘生性明悟,有文才武略。

  几次随高祖征讨,累功升为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为丞相时,常让他在左右,让他当心腹。

  高祖到北周赵王府上去,将遭难,杨弘当时站在门外,以保卫高祖。

  不久加授他上开府,赐爵为永康县公。

  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他为大将军,晋爵为郡公。

  不久追赠他父亲为柱国、尚书令、河间郡公爵。

  这年立杨弘为河间王,授为右卫大将军。

  一年多后,升任柱国。

  当时突厥屡为边患,杨弘以行军元帅身份,率领几万人马出灵州道,与突厥相遇,交战,大破敌军,斩首几千级。

  赐他缣采二千段,出京授为宁州总管,升任上柱国。

  杨弘在宁州,无为而治,很有恩惠。

  几年后,调回京师。

  不久,授为蒲州刺史,让他见机行事。

  当时河东很多盗贼,百姓不得安宁。

  杨弘上奏,把那些为盗贼的一百多人,流放到边疆去,蒲州从此安宁,他被称为良吏。

  每每晋王杨广入朝,杨弘就代理扬州总管,等晋王回到扬州,杨弘又回蒲州。

  他在官十几年,风俗教化都很融洽。

  炀帝继位后,调他回京,授为太子太保。

  一年多后去世。

  大业六年(610),追封他为郇王。

  他儿子杨庆继承爵位。

  杨庆生性诡曲,善于见机行事。

  当时炀帝猜忌骨肉,滕王杨纶等都被废黜、放逐,只有杨庆得以保全。

  累次升迁到荥阳郡太守,颇有政绩。

  李密占据洛口仓后,荥阳各县大多响应李密,杨庆领兵拒守,李密频频进攻,打不下来。

  一年多后城中粮尽,形势一天天窘迫。

  李密于是派人送信给杨庆,说:自从昏君继位,经历了很多年岁。

  他剥削人民,使天下生灵涂炭。

  ..室瑶台的美丽,不能极尽他的骄奢;糟丘酒池的荒淫,还不能算他的淫乱。

  现在我们共举义旗,消灭暴君,八方同德,万里都来。

  大家没有不相约入关以消灭暴秦,争渡黄河以消灭纣王的。

  东到海、岱,南到江、淮,凡是他没杀完的人,无不承风慕义,惟有荥阳一郡,王爷你独自执迷不悟。

  那微子,是纣王的长兄,实是族中的元老;项伯,是项籍的小叔,并非远亲。

  但微子仍然离开朝歌而到周国,项伯仍然背叛西楚而归大汉。

  他们难道不眷恋祖庙、留连骨肉?只因知道国运已尽,神器已改罢了。

  而王爷你的祖先,家住华山之东,本来姓郭,不是杨家人。

  只因你先代对隋朝有功勋,于是预瞮盘石,名在杨家。

  娄敬与汉高祖,远非血族;吕布与董卓,本非天亲。

  芝草被烧,蕙草叹息,人世的事与此不同。

  又,王爷你那昏庸的君主,心如豺狼,仇恨同胞,超过沉、阏。

  想那杨勇和杨谅,都被杀死,何况你本非他的族类,何以能够自保!为王爷你考虑,不如举城从义,打开城门,表示诚意。

  这样就安如泰山,高枕无忧,可以长保富贵,传为美谈。

  至于你的子孙,必有余庆。

  现在那王世充屡被攻击,自救无暇,苟且偷生,岂能支持很久?段达和韦津,他们自保东都,哪有功夫管别人?如果王世充早晨灭亡,段达等人就会晚上完蛋。

  另外,江都的那个昏君荒淫无耻,沉溺酒色,在那里玩耍,忘了回家。

  隋朝可谓内外分崩离析,人神怨恨。

  上江的米船,都被拦截了,你的士兵们饥饿,连野菜都不能吃个半饱,只能折骨煮弩为食。

  隋朝现在是举烽火于骊山,诸侯不到;浮胶船于汉水,回家之日无期。

  王爷你独守孤城,绝援于千里之外,粮食只能够吃一个多月,疲惫不堪的士兵只有几百人,有什么依靠而相抗拒?在大街找枯鱼,这事倒不假,但叫归雁运粮食,哪天才能运到?但城中的豪杰,都是你的心腹,连他们都想杀长官,将为内应。

  正恐你祸生于匕首,灾起于萧墙。

  你空以七尺之躯,而被人悬赏千金收购,真让人寒心,真让人伤心!请你三思,自求多福。

  当时,江都失败的消息也传来了。

  杨庆得到了李密的书信,于是投降李密,改姓郭。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杨庆又回到东都,仍为杨姓,越王杨侗不怪他。

  杨侗登基后,授他为宗正卿。

  王世充将要篡夺皇位,杨庆首先劝他这么干。

  世充称帝后,杨庆降爵为郇国公,又改姓郭。

  世充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任他为荥州刺史。

  世充将要失败,杨庆想带妻子回长安去。

  他妻子对他说:“皇上把我嫁给你,只是想表达对你的深情厚意,与你交好罢了。

  如今我叔父穷迫,家国危急,而你不顾婚姻,辜负嘱咐。

  你只为全身之计,这不是我能责怪你的。

  我若到长安,只是你家里的一个奴婢罢了,何必要我呢?望你送我回东都去,这是你给我的恩惠。”杨庆不答应。

  他妻子于是梳妆打扮好,吃药而死。

  杨庆归顺大唐,任宜州刺史、郇国公,又改姓杨。

  他生母元太妃,年老,双目失明,王世充因杨庆背叛自己而杀了她。

○杨子崇

  杨子崇是高祖的族弟。

  父亲杨盆生,被追赠为荆州刺史。

  子崇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有风度,喜欢结交贤士。

  开皇年间(581~601),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作了司门侍郎。

  炀帝继位后,子崇累功升到候门将军,后因事牵连而被免官。

  不久,又出任检校将军,跟从炀帝巡幸汾阳宫,子崇预见到突厥必定侵犯边关,多次请求炀帝早回京师,炀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不久炀帝在雁门被围,等到敌军被击退,炀帝发怒道:“子崇胆小怕事,没有根据就胡乱上表,惊扰我军心,不能做大臣。”于是就贬子崇为离石郡太守。

  因为治理有方,而远近闻名。

  这以后,突厥多次侵犯边塞,胡人刘六儿又带兵抢掠州郡,子崇上表请求朝廷派兵镇守遏制敌军。

  炀帝又大怒,下诏书令子崇率兵巡行视察长城,子崇带人走出一百多里后,四面就没路可走,无法前进而返回。

  当时正闹饥荒,百姓聚在一起做了土匪,子崇先后捕杀了几千人。

  这年年末,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等各自起兵作乱,离石郡的各部胡人又相互呼应并聚集在一起。

  子崇很担忧,声言要回京师去,于是和心腹几百人从孟门关回京师,车马行到半路,正赶上河西各县叛兵杀死长吏,反叛后归附师都,因此前进的道路被隔绝。

  子崇只好退回离石郡,所带的几百人得知太原起兵了,就不再进城,纷纷叛离了子崇。

  子崇就把背叛士兵的父兄杀死了。

  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

○观德王雄弟达

  观德王杨雄,初名杨惠,是隋高祖的族子。

  其父杨绍,仕北周,历任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被赐姓叱吕引氏。

  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

  周武帝时,杨雄任太子司旅下大夫。

  武帝巡幸云阳宫,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率其徒众袭击肃章门,杨雄迎战破之。

  他因此升任上仪同,封为武阳县公,食邑千户。

  累功升任右司卫上大夫。

  大象中(579~580),晋爵为邗国公,食邑五千户。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谋划造反,杨雄当时作宇文贤的别驾,知道他的阴谋,告诉了高祖。

  宇文贤被杀,杨雄因功拜授柱国、雍州牧,仍兼任相府虞侯。

  周宣帝被安葬时,为防备诸王有变,高祖令杨雄率领六千骑兵护送灵柩到宣帝陵墓,后升任上柱国。

  高祖受北周禅位,杨雄任左卫将军,兼宗正卿。

  不久升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

  进而封为广平王,食邑五千户,另封一子为邗公。

  杨雄请求封他的弟弟杨士贵任邗公,朝廷同意。

  有人上奏高赹结朋党,皇上在朝廷上问杨雄可有此事。

  杨雄说:“我忝卫宫廷,朝夕在皇上左右,若有朋党,怎会不知道!皇上圣明睿哲,万机亲览,高赹用心公平,奉法行事。

  这是爱憎的道理,但愿陛下明察。”高祖深以为然。

  杨雄当时显贵受宠,冠绝一时,他与高赹、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

  杨雄为人宽容,礼贤下士,朝野倾心,瞩目于他。

  高祖厌恶他得众人之心,私下里忌恨他,不想让他执掌兵马。

  于是下策书,授杨雄为司空。

  外表上好像是提拔他,实际是上夺他的兵权。

  杨雄没有实际职务,于是闭门谢客。

  不久改封他为清漳王。

  仁寿初,高祖说:“清漳王这个名号,与杨雄的声望不符合。”让职方进上地图,皇上指着安德郡,对群臣们说:“这个名号,才与杨雄的名德相符。”于是改封他为安德王。

  大业初年,授杨雄为太子太傅。

  及元德太子去世,杨雄检校郑州刺史事。

  过了一年多,授他怀州刺史,不久又授他京兆尹。

  皇上亲征吐谷浑,下诏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

  到回京时,改封他为观王。

  杨雄上表辞让王位,说:“我早年恰逢隋朝兴起,有幸被列入官列之末。

  有此天命,有此时运,凭借的是风云际会;我无德无才,忝列公卿之首。

  承蒙先皇帝的特别赏赐和陛下的特别恩典,我长久地混在台省中作官,常常担心我得到的赏赐太多了,哪里够再叨鸿恩,重窃大名?我实在应该面墙自省,冒昧地想按以前的通例办事;我实在冒受了陛下的宠爱,因此十分担心自己履行不了职责。

  过去刘贾封王,哪里具备三阶的重任?曹洪任上将,怎能超过五等的爵位?我的官服超过了帝子,我任京兆尹仅仅次于皇室子孙,赐我疆土,让我作藩王,我官服上以金为纽扣,开国治事,这让我这个做臣下的何以自处,在他人看来肯定会说我得到了非分的官爵。

  因此我表示我的愚诚,求恩让我固守。

  请陛下特别关照,特别考虑我的一片诚心。

  我屡屡麻烦圣上,惶恐得直流冷汗。”诏书不许他辞王位。

  辽东之战,杨雄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部队在泸河镇驻扎,他发病而去世,当时七十一岁。

  炀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让鸿胪监护他的丧事。

  有关部门考查他的行事,请求给他“懿”的谥号。

  炀帝说:“观王德性高于凡俗,品德超过生民。”于是赐给他“德”的谥号。

  追赠他司徒之职,和襄国、武安、渤海、清河、上党、河间、济北、高密、济阴、长平等十郡的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