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魏书
  3. 卷十八

卷十八

翻译 原文

  灵征八下

  魏氏世居幽朔,至献帝世,有神人言应南迁,于是传位于子圣武帝,命令南徙, 山谷阻绝,仍欲止焉。复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积年乃出。始 居匈奴之故地。

  高祖延兴元年十一月,肆州秀容民获麟以献。王者不刳胎剖卵则至。

  世祖神三年七月,冀州献白龟。王者不私人以官,尊耆任旧,无偏党之应。

  高祖兴安二年六月,营州送大龟。

  高祖延兴元年十二月,徐州竹邑戍士邢德于彭城南一百二十里,得蓍一株,四 十九枝,下掘得大龟献之。诏曰:“龟蓍与经文相合,所谓灵物也。德可赐爵五等。”

  三年六月,京师获大龟。

  肃宗神龟元年二月,获龟于九龙殿灵芝池,大赦改元。

  孝静武定三年十月,有司奏南兗州陈留郡民贾兴达于家庭得毛龟一。

  天平四年八月,有巨象至于南兗州,砀郡民陈天爱以告,送京师,大赦改年。 王者自养有节则至。

  高祖太和二年十一月,徐州献黑狐。周成王时,治致太平而黑狐见。

  三年五月,获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六月,抚冥获白狐以献。

  八年六月,徐州获黑狐以献。

  十年三月,冀州获九尾狐以献。王者六合一统则见。周文王时,东夷归之。曰, 王者不倾于色则至德至,鸟兽亦至。

  十一年十一月,冀州获九尾狐以献。

  二十三年正月,司州、河州各献白狐狸。

  十九年六月,司州平阳郡获白狐以献。

  世宗景明三年二月,河州献白狐。

  永平三年十月,白狐见于汲郡。

  延昌四年四月,兗州献白狐。

  九月,相州献白狐。

  闰月,汾州献白狐二。

  肃宗正光二年三月,南青州献白狐二。

  三年六月,平阳郡献白狐。

  八月,光州献九尾狐。

  四年五月,平阳郡献白狐。

  孝静天平四年四月,西兗州献白狐;七月,光州献九尾狐。

  元象元年四月,光州献九尾狐。

  二年二月,光州献九尾狐。

  兴和三年五月,司州献九尾狐。

  十二月,魏郡献白狐。

  四年四月,瀛州献白狐二。

  武定元年七月,幽州获白狐,以献上。

  三年七月,瀛州献白狐,二牡一牝。

  九月,西兗州献白狐。

  太和二年十一月辛未,泰州献五色狗。

  三年三月,齐州献五色狗,其五色如画。

  太祖天兴四年五月,魏郡斥丘县获白鹿。王者惠及下则至。

  太宗永兴四年九月,建兴郡献白鹿。

  世祖神元年二月,定州获白,白鹿又见于乐陵,因以改元。

  三年二月,白鹿见于代郡倒刺山。

  太延四年十二月,相州献白鹿。

  真君八年五月,洛州送白鹿。

  高宗太安二年十月,白鹿见于京师西苑。

  高祖承明元年六月,秦州献白鹿。

  太和元年正月,白鹿见于秦州。

  三月,白鹿见于青州。

  四年正月,南豫州献白鹿。

  十九年七月,司州获白鹿、麑以献。

  二十年六月,司州献白鹿。

  世宗景明元年四月,荆州献白鹿。

  永平四年八月,平州献白鹿。

  延昌二年五月,齐州献白鹿。

  四年六月,司州献白鹿。

  肃宗熙平元年五月,济州献白鹿。

  二年五月,司州献白鹿。

  神龟二年六月,徐州献白鹿。

  孝静元象元年六月,齐献武王获白鹿以献。

  武定元年六月,兗州献白鹿。

  太祖登国六年十二月,上猎,亲获鹿一角。召问群臣,皆曰:“鹿当二角,今 一,是诸国将并之应也。”

  高祖太和三年三月,肆州献一角鹿。

  神龟元年七月,徐州献一角鹿。

  世宗正始二年九月,后军将军尔朱新兴献一角兽。天下平一则至。

  肃宗熙平元年十一月,肆州献一角兽。

  神龟二年九月,徐州献一角兽。

  高宗太安三年三月,有白狼一,见于太平郡。议者曰:“古今瑞应多矣,然白 狼见于成汤之世,故殷道用兴,太平嘉名也。又先帝本封之国而白狼见焉,无穷之 征也。周宣王得之而犬戎服。

  太宗永兴四年十二月,章安子封懿献白麞。王者刑罚理则至。

  高祖太和二年十二月,怀州献白麞。

  三年五月,白麞见于豫州。

  二十三年正月,华州献白麞。

  肃宗熙平二年三月,徐州献白麞。

  神龟二年七月,徐州献白麞。

  孝静武定七年七月,瀛州献白麞。

  高祖太和七年六月,青州献三足乌。王者慈孝天地则至。

  十三年十一月,荥阳献三足乌。

  十四年六月,怀州献三足乌。

  十五年闰月,济州献三足乌。

  十七年五月,冀州献三足乌。

  二十年六月,豫州献三足乌。

  二十三年六月,冀州献三足乌。

  世宗景明元年五月,徐州献三足乌。

  三年二月,豫州献三足乌。

  四年六月,幽州献四足乌。

  正始元年二月,冀州献三足乌。

  五月,幽州献三足乌。

  是月,相州献三足乌。

  六月,定州献三足乌。

  二年五月,肆州献三足乌。

  三年三月,豫州献三足乌。

  是月,豫州又献三足乌。

  永平元年四月,豫州献三足乌。

  延昌三年二月,冀州献三足乌。

  肃宗熙平元年四月,汲郡献三足乌。

  二年四月,东郡献三足乌。

  是月,豫州献三足乌。南兗州又献三足乌。

  神龟元年八月,雍州献三足乌。

  二年五月,颍川郡献三足乌。

  正光元年四月,济州献三足乌。

  是月,济州又献三足乌。

  二年闰月,东郡献三足乌。

  三年五月,东郡献三足乌。颍川郡许昌献三足乌。肆州献三足乌。

  六月,冀州献三足乌。

  四年六月,瀛州献三足乌。

  出帝太昌元年五月,齐献武王获三足乌以献。

  孝静元象二年四月,京师获三足乌。

  武定三年五月,瀛州献三足乌。

  四年四月,颍州献三足乌。

  五月,颍州又献三足乌。

  高祖太和二年七月,白乌见于凉州。王者宗庙肃敬则至。

  九月,白乌见于京师。

  三年五月,白乌见于豫州。

  九月,白乌见于秦州。

  十七年六月,兗州献白乌。

  二十三年十二月,司州献白乌。

  世宗正始二年五月,司州献白乌。

  三年九月,颍川君献白乌。

  四年七月,颍川又献白乌。

  永平元年四月,颍川献白乌。

  延昌二年八月,平阳郡献白乌。

  三年六月,冀州献白乌。

  肃宗正光元年十月,幽州献白乌。

  孝静天平二年七月,齐献武王获白乌以献。

  元象元年五月,冀州获白乌。

  二年八月,徐州表:“济阴郡事前槐树,乌巢于上,乌母死,有鹊衔食哺乌 兒,不失其时,并皆长大。”赏太守帛十匹。

  兴和四年四月,魏郡贵乡县获白乌刍。

  五月,京师获白乌。是月,阳夏郡献白乌。

  七月,北豫州献白乌。

  十月,瀛州献白乌。

  武定元年六月,东郡民献白乌。

  三年五月,北豫州献白乌。

  是月,广宗郡献白乌。颍州又献白乌。

  六月,沧州献白乌。

  四年四月,梁州献白乌。

  五月,济州献白乌。

  八月,阳夏郡献白乌。

  高祖太和二年二月,凉州献赤乌。周武王时衔麦至而克殷。

  肃宗熙平元年二月,赤乌见肆州秀容郡。

  神龟元年四月,赤乌见并州之晋阳县。

  世宗景明二年十二月,南青州献苍乌。君修行孝慈,万姓不好杀生则至。

  正始二年五月,雍州献苍乌。

  六月,雍州又献苍乌。

  永平二年四月,河内献苍乌。

  肃宗熙平元年六月,冀州献苍乌。

  前废帝普泰元年五月,河内献苍乌。

  孝静兴和四年五月,济州献苍乌。

  七月,瀛州又献苍乌。

  武定元年四月,兗州献苍乌。

  五月,济州又献苍乌。

  二年五月,京师获苍乌。

  三年六月,京师获苍乌。

  十月,光州献苍乌。

  高祖延兴二年四月,幽州献白鹊。

  四年九月,白鹊见于中山。

  承明元年八月,定、冀二州俱献白鹊。

  十一月,定州又献白鹊。

  太和二年十一月,洛州献白鹊。

  肃宗熙平元年正月,定州献白鹊。

  正光四年正月,京师获白鹊。

  孝静兴平二年五月,京师获白鹊。

  武定二年七月,林虑献白鹊。

  三年六月,京师获白鹊。

  世祖太平真君二年七月,天有黄光洞照。议者佥谓荣光也。

  高宗兴光元年二月,有云五色。所谓景云,太平之应也。

  景明二年六月,有云五色,见于申酉之间。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日初出,有大黄气成抱。

  世祖始光四年六月,甘露降于太学。王者德至,天和气盛则降。又王者敬老, 则柏受甘露。王者尊贤爱老,不失细微,则竹苇受。

  神元年二月,甘露降于范阳郡。

  二年四月,甘露降于鄴。

  六月,甘露降于平城宫。

  三年三月,甘露降于鄴。

  四年五月,甘露降于河西。

  太平真君元年四月,甘露降于平原郡。

  高宗太安二年七月,甘露降于常山郡。

  和平二年七月,甘露降于京师。

  世宗景明三年八月,甘露降于青州新城县。

  永平元年十月,甘露降于青州益都县。

  延昌二年九月,甘露降于齐州清河郡。

  三年十月,齐州上言甘露降。

  四年七月,甘露降于京师。

  肃宗正光三年十月,甘露降华林园柏树。

  四年八月,甘露降显美县。

  孝静元象二年三月,甘露降于京师。

  武定五年十月,甘露降齐文襄王第门柳树。

  六年三月,甘露降于京师。

  四月,太山郡上言甘露降。

  太祖天兴二年七月,获嘉禾于平城县,异茎同颖。

  八月,广宁送嘉禾一茎十一穗;平城南十里郊嘉禾一茎九穗,告于宗庙。

  太宗永兴二年十月,嘉禾生于清河郡。

  太常三年八月,嘉禾生于勃海郡东光县。

  世祖神二年七月,嘉禾生于魏郡安阳县,三本同颖。

  高祖承明元年八月,齐州献嘉禾。

  太和三年九月,齐州献嘉禾。

  五年八月,常山献嘉禾。

  七年八月,定州献嘉禾。

  世宗景明元年七月,齐州献嘉禾。

  三年七月,齐州献嘉禾。

  四年八月,冀州献嘉禾。

  正始元年八月,济州献嘉禾。

  二年六月,齐州献嘉禾。七月,鲁阳郡献嘉禾。八月,司州献嘉禾。

  三年七月,冀州献嘉禾。

  永平三年八月,荥阳献嘉禾。

  肃宗熙平二年八月,幽州献嘉禾,三本同穗。

  正光二年七月,朔州献嘉禾。

  三年八月,肆州献嘉禾,一根生六穗。

  孝静天平三年七月,魏郡献嘉禾。

  四年八月,并州献嘉禾。

  是月,京师又获嘉禾。虞曹郎中司马仲璨又献嘉禾,一茎五穗。

  元象元年八月,东雍州献嘉禾。

  兴和三年八月,南青州献嘉禾。

  四年八月,京师再获嘉禾。

  武定二年八月,京师获嘉禾。

  三年八月,并州献嘉禾。

  高祖太和三年十月,徐州献嘉瓠,一蒂两实。

  太祖天兴二年七月,并州献白兔一,王者敬耆老则见。

  三年五月,车驾车巡,幸广宁,有白兔见于乘舆前,获之。

  四年正月,并州献白兔。

  太宗永兴三年,上猎于西山,获白兔。

  八月,京师获白兔。

  泰常元年十一月,定州安平县献白兔。

  二年六月,京师获白兔。

  三年六月,顿丘郡获白兔。

  世祖始光三年五月,洛州献黑兔。

  神元年九月,章武郡献白兔。

  四年二月,渤海郡献白兔。

  真君七年二月,青州献白兔二。

  高宗和平三年十月,云中获白兔。

  四年闰月,鄴县获白兔。

  高祖延兴五年四月,白兔见于代郡。

  承明元年八月,白兔见于云中。

  太和元年六月,雍州周城县献白兔。

  三年三月,吐京镇献白兔。

  八年六月,徐州献白兔。

  十八年十月,瀛州献白兔。

  二十年七月,汲郡献黑兔。

  七月,京师获白兔。

  二十三年,获黑兔。

  世宗景明元年十一月,河州献白兔。

  三年四月,颍川郡献白兔。

  八月,河内郡献白兔。

  四年六月,河内郡南白兔。

  七月,夏州献黑兔。

  正始元年三月,河南郡献黑色。

  四月,鲁阳郡献白兔。

  二年八月,东郡献白兔。

  九月,河内郡献黑兔。

  是月,肆州献白兔,东郡又献白兔。

  三年七月,薄骨律镇献白兔。

  九月,肆州献白兔。

  四年四月,河内郡献白兔。

  永平元年四月,济州献白兔。

  五月,河内献黑兔。

  十月,乐安郡获白兔。

  二年二月,相州献白兔。

  延昌三年七月,豫州献白兔。

  四年三月,河南献白兔。

  八月,河南又献白兔。

  九月,河内又献白兔。

  肃宗熙平二年四月,豫州献白兔。

  五月,东郡献白兔。

  六月,京师获白兔。

  十一月,鄯善镇献白兔。

  神龟元年六月,京师获黑兔。

  二年八月,正平郡献白兔。

  九月,正平郡又献白兔。

  十月,京师获黑兔。

  正光元年正月,徐州献白兔。

  五月,冀州献白兔。

  三年五月,徐州献白兔二。

  是月,冀州献白兔。

  孝静天平二年八月,光州献白兔。

  四年十月,光州献白兔。

  元象元年五月,徐州获白兔。

  六月,齐献武王获白兔以献。

  是月,濮阳郡献白兔。

  兴和二年四月,徐州献白兔。

  六月,京师获白兔。

  四年正月,光州献白兔。

  武定元年三月,瀛州献白兔。

  阙字

  月,汲郡献白兔。

  六年十一月,武平镇献白兔。

  太祖天兴五年八月,上曜军览谷,见白燕一。

  太宗永兴三年六月,京师获白燕。

  四年闰月,京师又获白燕。

  泰常二年六月,京师获白燕。

  高祖太和二年三月,白燕见于并州。

  八年四月,白燕集于京师。

  是月,代郡获白燕。

  二十三年八月,荆州献白燕。

  闰月,正平郡献白燕。

  世宗景明三年六月,泾州献白燕。

  肃宗熙平元年七月,京师获白燕。

  孝静元象元年八月,西中府献白燕。

  兴和二年三月,京师获白燕。

  武定三年六月,北豫州献白燕。

  太宗泰常八年五月,雁门献白雀。王者爵禄均则白雀至。

  世祖神元年九月,沧水郡献白雀。

  十月,魏都献白雀。

  真君八年五月,雁门郡献白雀。

  高祖延兴二年二月,白雀见于扶风郡。

  三年五月,白雀见于代郡。

  四年正月,青州献白雀。

  太和三年五月,白雀见于豫州。

  十三年正月,清河武城县献白雀。

  世宗景明三年六月,荥阳郡献白雀。

  十月,薄骨律镇献白雀。

  四年三月,敦煌镇献白雀。

  五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恆农郡献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正始二年七月,薄骨律镇献白雀。

  三年四月,获白雀于京师。

  十月,河州献白雀。

  十二月,雍州献白雀。

  四年二月,豫州献白雀。

  永平三年七月,京师获白雀。

  延昌三年七月,河南郡获白雀。

  十一月,秦州献白雀。

  四年五月,荥阳献白雀。

  八月,秦州献白雀。

  是月,青州献白雀。

  是月,恆州献白雀。

  是月,洛阳获白雀。

  十一月,荆州献白雀。

  肃宗熙平元年四月,京师再获白雀。

  七月,宫中获白雀。

  二年四月,华州献白雀。

  六月,相州献白雀。

  是月,薄骨律镇献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八月,薄骨律镇又献白雀。

  是月,京师获白雀。

  十一月,京师获白雀。

  神龟元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京师获白雀二。

  八月薄骨律镇献白雀。

  三年五月徐州献白雀。

  是月,京师获白雀。

  三年七月,京师又获白雀。

  正光元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二年六月,光州献白雀。

  三年四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荥阳郡献白雀。

  八月,济州献白雀。

  是月,光州献白雀。

  九月,白雀见舍人省。

  四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出帝太昌元年四月,京师获白雀。

  孝静天平二年五月,北豫州献白雀。

  三年七月,京师获白雀。

  四年七月,兗州献白雀。

  元象元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肆州献白雀。

  是月,齐献武王获白雀。

  二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齐文襄王获白雀以献。

  是月,南兗州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兴和二年四月,京师获白雀。

  闰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光州献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三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四年正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武定元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三年五月,梁州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十月,兗州获白雀。

  四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六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世宗景明三年三月,济州献赤雀。周文王时衔书至。

  四年五月,获赤雀于京师。

  永平元年四月,京师获赤雀。

  肃宗孝昌三年四月,河南获赤雀以献。

  高宗和平四年三月,冀州献白鸠。殷汤时至。王者养耆老,遵道德,不以新失 旧则至。

  高祖承明元年十一月,冀州献白鸠。

  太和二十三年七月,瀛州献白鸠。

  八月,荥阳郡献白鸠。

  世宗景明三年七月,泾州献白鸠。

  正始元年十月,京师获白鸠。

  是月,建兴郡献白鸠。

  二年四月,并州献白鸠。

  七月,冀州献白鸠三。

  三年七月,夏州献白鸠。

  永平元年六月,洛州献白鸠。

  肃宗熙平二年九月,汲郡献白鸠。

  太祖天兴四年春,新兴太守上言:“晋昌民贾相,昔年二十二,为雁门郡吏, 入句注西陉,见一老父,谓相曰:‘自今以后四十二年当有圣人出于北方。时当大 乐,子孙永长,吾不及见之。’言终而过。相顾视之,父老化为石人。相今七十。 下检石人见存。至帝破慕容宝之岁,四十二年。”

  真君五年二月,张掖郡上言:“往曹氏之世,丘池县大柳谷山石表龙马之形, 石马脊文曰‘大讨曹’,而晋氏代魏。今石文记国家祖宗讳,著受命之符。”乃遣 使图写其文。大石有五,皆青质白章,间成文字。其二石记张、吕之前,已然之效。 其三石记国家祖宗以至于今。其文记昭成皇帝讳“继世四六,天法平,天下大安”, 凡十四字;次记太祖道武皇帝讳“应王,载记千岁”,凡七字;次记太宗明元皇帝 讳“长子二百二十年”,凡八字;次记“太平天王继世主治”,凡八字;次记皇太 子讳“昌封太山”,凡五字。初上封太平王,天文图录又授“太平真君”之号,与 石文相应。太宗名讳之后,有一人象,携一小兒。见者皆曰:“上爱皇孙,提携卧 起,不离左右,此即上象灵契,真天授也。”于是卫大将军、乐安王范,辅国大将 军、建宁王崇,征西大将军、常山王素,征南大将军、恆农王奚斤上奏曰:“臣闻 帝王之兴,必有受命之符,故能经纬三才,维建皇极,三五之盛,莫不同之。伏羲 有河图、八卦,夏禹有洛书、九畴,至乃神功播于往古,圣迹显于来世。伏惟陛下 德合乾坤,明并日月,固天纵圣,应运挺生,上灵垂顾,征善备集。是以始光元年 经天师奉天文图录,授‘太平真君’之号。陛下深执虚冲,历年乃受。精诚感于灵 物,信惠协于天人,用能威加四海,泽流宇内,溥天率土,无思不服。今张掖郡列 言:丘池县大柳谷山大石有青质白章,间成文字,记国家祖宗之讳,著受命历数之 符。王公已下,群司百辟,睹此图文,莫不感动,佥曰:自古以来,祯祥之验,未 有今日之焕炳也。斯乃上灵降命,国家无穷之征也。臣等幸遭盛化,沐浴光宠,无 以对扬天休,增广天地,谨与群臣参议,宜以石文之征,宣告四海,令方外僭窃知 天命有归。”制曰:“此天地况施,乃先祖父之遗征,岂朕一人所能独致。可如所 奏。”

  太和元年冬十月,南部尚书安定侯邓宗庆奏:“乡郡民李飞、太原民王显前列 称:诣京南山采药,到游越谷南岭下,见清碧石柱数百枚。被诏案检,称所见青碧 柱,长者一匹,相接而上,或方一尺二寸,或方一尺,方楞悉就。其数既多,不可 具数,请付作曹采用。”奏可。时人神异之。

  显祖皇兴三年六月,尉元表:“臣于彭城遣别将以八月至睢口邀贼将陈显达, 有战士于营外五里刍牧,见一白头翁,乘白马,将军,呼之语,称:‘至十八日辰 必来到此,语汝将军,领众从东北临入,我当驱贼令走。申时,贼必大破,宿豫、 淮阳皆克无疑。我当与汝国家淮畔为断,下邳城我当驱出,不劳兵力。’后十日, 此人复于彭城南戏马台东二里见白头翁,亦乘白马,从东北来,呼此人谓曰:‘我 与东海、四渎、太山、北岳神共行淮北,助汝二将荡除已定。汝上下喜不?’因忽 然不见。”诏元于老人前后见所,为坛表记之。

  肃宗孝昌二年十月,扬州刺史李宪表云:“门下督周伏兴以去七月患假还家, 至十一日夜梦渡肥水,行至草堂寺南,遥见七人,一人乘马著朱衣,笼冠,六人从 后。兴路左而立,至便再拜。问兴何人。兴对曰:‘李公门下督,暂使硖石。’其 人语兴:‘君可回,我是孝文皇帝中书舍人,遣语李宪,勿忧贼堰,此月破矣。’ 兴行两步,录兴姓字,令兴速白。兴寤,晓遂还城,具言梦状。七月二十七日,堰 破。”

  世祖延和三年三月,乐安王范获玉玺一,文曰“皇帝玺”以献。

  太延元年,自三月不雨至六月,使有司遍请群神,数日,大雨。是日,有妇人 持一玉印至潞县侯孙家卖之。孙家得印,奇之,求访妇人,莫知所在。其文曰: “旱疫平。”寇天师曰:《龙文纽书》云,此神中三字印也。”

  高宗和平三年四月,河内人张超于坏楼所城北故佛图处获玉印以献。印方二寸, 其文曰:“富乐日昌,永保无疆,福禄日臻,长享万年。”玉色光润,模制精巧, 百僚咸曰:“神明所授,非人为也。”诏天下大酺三日。

  高祖承明元年八月,上谷郡民献玉印,上有蛟龙文。

  太和元年三月,武川镇献玉印,青质素文,其文曰“太昌”。

  六月,雍州献玉印。

  是月,长安镇献玉印一,上有龟纽,下有文字,色甚鲜白,有殊常玉。

  三年七月,定州钜鹿民献玉印一方,七分,上有文字。

  世宗永平元年四月,瀛州民获玉璧、玉印各一以献。

  肃宗熙平二年十一月,京师仍获玉玺二。

  孝静兴和三年二月,东郡白马县民献玉印一。

  太宗永兴三年十二月,北塞候人获玉板二以献。王者慈仁则见。

  孝静天平二年二月,员外散骑常侍穆礼得玉板一,广三寸,长尺五寸,头有两 孔以献。

  高祖承明元年九月,京兆民献青玉璧一双,文色炳焕。王者贤良美德则至。

  肃宗正光三年六月,并州静林寺僧在阳邑城西橡谷掘药,得玉璧五,珪十,印 一,玉柱一,玉盖一,并以献。

  高祖太和五年六月,上邽镇将上言:“于镇城西二百五十里射猎,于营南千水 中得玉车钏三枚,二青一赤,制状甚精。”

  孝静兴和四年七月,鄴县民献白玉一璞。

  肃宗熙平二年正月,金出岐州横水县赤粟谷。

  太祖天兴三年四月,有木连理,生于代郡天门关之路左。王者德泽纯洽,八方 为一则生。

  八月,渤海上言修县、东光县木连理各一。

  十二月,豫州上言木连理生于河内之沁县。

  四年春,河内郡木连理二。

  八月,魏郡上言内黄县木连理。

  太宗泰常元年十月,范阳郡上言木连理。

  十一月,常山郡上言木连理。

  三年正月,渤海上言东光县木连理。

  八月,广宁郡上言木连理。

  世祖神四年九月,荥阳郡上言木连理。

  延和二年三月,楼烦南山木连理。

  三年九月,上谷郡上言木连理。

  太延元年二月,魏郡上言木连理。

  五年二月,辽西上言木连理。

  高祖延兴元年十一月,秘书令杨崇奏,钟律郎李生于京师见长生连理树。

  承明元年九月,并州上言木连理,相去一丈二尺,中有五枝相连。

  太和元年三月,冀州上言木连理。

  十七年六月,京师木连理。

  十八年十月,河南上言巩县木连理。

  二十三年十月,并州上言百节连理生县甕山。济州上言木连理。

  十二月,瀛州上言木连理。

  世宗景明二年正月,瀛州上言平舒县木连理。

  三年正月,颍川郡上言木连理。

  二月,平阳郡上言襄陵县木连理。

  四月,荆州上言南阳宛县木连理。

  六月,徐州上言东海木连理。

  十月,秦州上言南稻、新兴二县木连理各一。

  四年二月,赵平郡上言鹑觚县木连理。

  二月,齐郡上言临淄县木连理。

  四月,汾州上言五城郡木连理。

  五月,青州上言莒县木连理。

  六月,恆农卢氏县木连理。

  是月,徐州上言梁郡下邑县木连理。

  九月,秦州上言当亭四县界各木连理。

  正始元年五月,司州上言荥阳京县木连理。

  六月,京师西苑木连理。

  七月,河东郡上言闻喜县木连理。

  八月,河南郡上言,慈水滨木连理。

  十月,恆农郡上言崤县木连理。

  十二月,凉州上言石城县木连理。

  二年正月,汾州上言平昌县木连理。

  二月,司州上言崤县木连理。

  九月,司州上言颍川阳翟县木连理。

  三年六月,汾州上言永安县木连理。

  是月,京师木连理。

  七月,颍川阳翟县上言木连理。

  是月,建德郡上言石城县木连理。

  永平元年四月,司州上言颍川郡木连理。

  二年四月,司州上言恆农北陕县木连理。

  三年十一月,夏州上言横风山木连理。

  延昌二年正月,徐州上言建陵戍木连理。

  三年正月,司州上言轵县木连理。

  四年三月,冀州上言信都县木连理。

  六月,京师木连理。

  九月,雍州上言酃县木连理。

  肃宗熙平元年正月,光州上言曲城县木连理。

  二年十一月,京师木连理。

  十二月,敦煌镇上言晋昌戍木连理。

  神龟元年正月,汾州上言永安县木连理。

  三月,沧州上言饶安县木连理。

  八月,燕州上言上谷郡木连理。

  九月,秦州上言陇西之武阳山木连理。

  二年六月,夏州上言山鹿县木连理。

  正光元年五月,并州上言上党东山谷中木连理。

  十一月,齐州上言济南郡灵寿山木连理。

  二年六月,齐州上言魏郡逢陵县木连理。

  二年二月,凉州上言榆中县木连理。

  三月,青州上言平昌郡木连理。

  八月,徐州上言龙亢戍东木连理二。

  四年二月,扬州上言汝阴县木连理。

  八月,凉州上言显美县木连理。

  孝昌元年十月,魏郡元城县木连理。

  孝静天平二年四月,临水郡木连理。

  七月,魏郡木连理。

  三年五月,司州上言清河郡木连理。

  四年六月,广平郡上言木连理。

  八月,并州上言木连理。

  元象元年二月,洛州上言木连理。

  五月,林虑县上言木连理。

  八月,上党郡上言木连理。

  兴和元年九月,有司奏西山采材司马张神和上言司空谷木连理。

  二年四月,光州上言卢乡县木连理。

  武定元年闰月,西兗州上言济阴郡木连理。

  九月,齐献武王上言并州木连理。

  三年九月,瀛州上言,河间郡木连理。

  五年十一月,汾州上言木连理。

  六年五月,晋州上言木连理。

  八年四月,青州上言齐郡木连理。

  世宗景明三年七月,鲁阳献乌芝。王者慈仁则生,食之令人度世。

  太祖天兴二年七月,并州献白雉。周成王时越裳氏来献。

  四年正月,上党郡献白雉。

  二月,并州献白雉。

  五月,河内郡献白雉。

  太宗神瑞二年十一月,右民尚书周几获白雉一于博陵安平以献。

  泰常三年正月,渤海郡高城县献白雉。

  三月,渤海郡南皮县献白雉二。

  十一月,中山行唐县献白雉。

  四年正月,新兴郡献白雉。十二月又献白雉二。

  五年二月,白雉见于河内郡。

  世祖神元年二月,相州献白雉。

  二年二月,上党郡献白雉。

  高祖延兴二年正月,青州献白雉。

  五年正月,白雉见于上谷郡。

  太和元年二月,秦州献白雉。

  三月,白雉见于秦州。

  十一月,白雉见于安定郡。

  二年十一月,徐州献白雉。

  三年正月,统万镇献白雉。

  四年正月,南豫州献白雉。

  六年三月,豫州献白雉。

  八年六月,齐州清河郡献白雉。

  十七年正月,幽州献白雉。

  四月,瀛州献白雉。

  二十年三月,兗州献白雉。

  世宗景明三年正月,徐州献白雉。

  二月,冀州献白雉。

  正始三年三月,齐州献白雉。

  十月,青州献白雉。

  四年十一月,秦州献白雉。

  永平二年四月,河内郡献白雉。

  六月,河南献白雉。

  十二月,豫州献白雉。

  延昌四年二月,冀州献白雉。

  是月,京师获白雉。

  闰月,岐州献白雉。

  十二月,幽州献白雉。

  肃宗熙平元年二月,相州献白雉。

  三月,肆州献白雉。

  二年三月,徐州献白雉。

  神龟元年三月,颍川郡献白雉。

  二年正月,豫州献白雉。

  正光三年二月,夏州献白雉。

  四年三月,光州献白雉。

  孝静天平三年正月,青州献白雉。

  四年二月,青州献白雉。

  十二月,梁州献白雉。

  元象二年正月,魏郡繁阳县献白雉。

  武定元年正月,广宗郡献白雉。

  是月,兗州献白雉。

  四年三月,青州献白雉。

  太宗泰常七年九月,温泉出于涿鹿,人有风寒之疾,入者多愈。

  高祖太和八年正月,上谷郡惠化寺醴泉涌。醴泉,水之精也。味甘美,王者修 治则出。

  兴和元年冬,西兗州济阴郡宛句县濮水南岸,有泉涌出,色清味甘,饮者愈疾, 四远奔凑。齐献武王令于泉所营立庐舍。尚书奏赏刺史粟千石,太守粟五百石,县 令粟二百石,以旌善政所感;先列言者依第出身。诏可。

  高宗太和二年九月,鼎出于洛州滍水,送于京师。王者不极滋味,则神鼎出也。

  汉朝初年,魏无知被封为高良侯,他的儿子名均,魏均的儿子名恢,魏恢的儿子名彦。魏彦的儿子魏歆,字子胡,幼年时就死去了父亲,颇有志气和节操,对经传史籍有广博的知识。汉成帝的时候,官职做到了巨鹿太守,退休后家居在巨鹿。魏歆的儿子魏悦,字处德,性格深沉厚重而大度有气量,宣城公赵人李孝伯对他非常器重,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魏悦官任济阴太守,因为他有很好的政绩而受到世人的称颂。

  魏悦之子魏子建,字敬忠。他脱去布衣而赴朝廷做官,官职接连升迁而任太尉从事中郎。起初,本朝世宗时平定氐人,就在武兴这个地方设立镇,不久改为东益州。后来这里的镇将、刺史施政违背民意,失去人心,当地氐人由此而作乱,于是成为边患,朝廷就任命魏子建为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到任之后,对当地百姓广施恩德,示以诚信,大力推行感化教育,于是这一带远近安宁清静。正光五年(524),南北两秦城的莫折念生、韩祖香、张长命等人相继叛逆,大家都认为秦州城的人个个都强悍勇敢,因为同类的缘故,他们全都会反叛,应当首先收缴他们的武器。魏子建却认为这些人屡次效力疆场,都是骁勇顽强之辈,对他们进行安抚就可以为我效力,如果对他们逼之太急就会使我们腹背受敌,于是就召集居住城中的男女老幼,用道理来说服他们;并且向朝廷上书说这些人本来没有犯什么罪,而且来这里的人都要求朝廷赦免。肃宗就听从他的意见下令宽厚地对待他们。魏子建把他们的父兄子弟分散到外地的郡县或戍地居住,使他们内外互相照顾,终于得以保全。后来氐人乘胜骚扰,在黑水屯营,魏子建就派兵暗中偷袭,前后斩杀和俘获的人非常多,威名赫赫,原先反叛的氐人到这时全部投降。魏子建就派人上报朝廷,肃宗对他予以嘉奖,诏令他兼任尚书作为代表朝廷的行台,仍任东益州刺史。于是,魏子建的威名震慑蜀地,梁州、巴州、益州、秦州等数州的军事,全都归他总揽。梁州刺史傅竖眼之子傅敬和对此心中不服,在洛阳用钱财大行贿赂,想替父亲谋求行台这个职位。早先,魏子建也曾屡次向朝廷请求回到京师,到这时,朝廷就派唐永代替魏子建任东益州刺史,傅竖眼因此而得以充任行台之职。魏子建将要回京的时候,氐人对他十分仰慕眷恋,相互跟随着阻断了道路。主簿杨僧覆走在前面对他们加以劝喻,氐人们愤怒地说:“我们要挽留刺史,而你却要把他送走!”把杨僧覆砍了数刀,几乎将他砍死。魏子建对他们慢慢加以劝慰诱导,过了上十天才得以成行,对当地官吏们赠送的礼物,一概都不接受。不久,东益州一带的氐人和蜀人相率反叛,攻逼刺史唐永,唐永只得弃城而逃,于是又丧失了一处藩城。当初唐永逃走时,魏子建的宾客和尚昙璨和巨鹿人耿显都落入氐人之手,氐人得知他们是魏子建的贵宾之后,就流着眼泪把他们的衣物追回来送还他们,并把他们送出白马城。氐人就是这样把对魏子建的敬爱加之于他的宾客。自从国家开辟华阳等郡以后,梁州的邢峦、益州的傅竖眼和魏子建,都是最早的刺史。当初,魏子建任前军将军之职,整整十年没有调任其他官职,在洛阳闲暇的时候,与吏部尚书李韶、李韶的堂弟李延实经常在一起下棋,当时的人都说他们沉溺于这种嗜好。子建常常说:“下棋对于机巧灵活、方正勇敢,可以得到很好的领悟。况且我没有被时代所重用,正好可以下棋玩耍。”到了他后来去边地任事,共有五年之久,都没有与人对局。

  魏子建回洛阳后,即被授予常侍、卫尉卿之职。当初,北海王元颢威逼朝廷,庄帝逃到北方,魏子建对他的亲信卢义僖说道:“北海王自绝于国家,甘称萧衍的藩属,我年纪已老,怎么能够做一个陪臣?”于是就携带全家到洛阳南边居住,直到元颢之乱被平定以后才又回来。他原先就患有风疒卑症,到这时病情加剧,因为职任在身事务繁忙,就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退职,皇帝特授予他右光禄大夫之职。邢杲被平定后,太傅李延实之子侍中李..充任大使,前往抚慰东边属地,当时外戚十分显贵,前来送行的人非常之多,魏子建也去送别。李延实对他说:“小儿今日要启程,你有什么话勉励他?”魏子建说道:“富贵者应当以盈满为戒。”李延实听了这话之后,久久地怅然有所思。到了庄帝杀掉..朱荣后,在河阴遭到..朱荣祸害的人的家属都为此率相吊贺。太尉李虔的第二个儿子李仁曜,是魏子建的女婿,往日也被..朱荣所害。子建对他的姨弟卢道虔说:“朝廷诛杀翦灭了强权,但元凶的党徒还在作梗,我没有听说朝廷对此有什么奇谋异略,恐怕事情不会就此罢休。这是李家祸害的开始,现在就吊贺不是太过于匆忙吗?”永安以后,李氏家族流离失散,有的遭到诛杀夷灭,正像魏子建原先所忧虑的那样。后来,魏子建任左光禄大夫,加封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

  魏子建自从出任州郡刺史,管辖太行山南广大地区,身处非常富裕的地方,又遇上天下多事之秋,但他能够洁身自好,清廉奉公,从不贪图财利中饱私囊。及至他回归京师,一家人连衣食都常常感到不充裕,他的清廉朴素的事迹,自始至终著称于世。他为人谨慎自重,从不随便交朋结友,只是同尚书卢义僖、姨弟泾州刺史卢道裕平素相互间亲密相处。他病重的时候,告诫他的两个儿子说:“生死寿命有限,而人都是有生命的,现今有的人死后加以厚葬,这是我平生所不取的;但赤身裸体用竹席裹着埋葬,也不是我意愿所求。我气绝之后,只须用寻常的服饰加以装殓就行。我生平聚散离合,前后曾三次娶妻,夫妻合葬之事,或许不合古训。况且你们的两位母亲早先已葬有旧茔,坟地久经修固,已有固定的处所。只是你们的次母坟墓在外地,可以迁入我家墓地之内,依照名分次序而定,葬在我的坟墓后边。像这样做就可以了,不须合葬。你们应当顺从我的心意,不要使我死后感到遗恨。”永熙二年(533)春,魏子建死于洛阳孝义里家中,时年六十三岁,朝廷封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谥号定为文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名收,一个名祚。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后来跟随父亲到边疆,正值四方多难之时,喜爱练习骑马射箭,想要凭借武艺实现自己的抱负。荥阳人郑伯调侃他说:“魏郎耍弄了多久的兵器?”魏收听了感到羞惭,于是就改变平日的志向而刻苦读书。夏天月夜,他坐在板床上伴着树荫诵读诗文,久而久之,床板都被他磨损不少,但精力始终没有废弛。终于因文章富于华采而崭露头角。起初凭借父亲的功绩而任太学博士,到..朱荣在河阴滥杀朝中士人时,魏收也在其中,只因天晚而得以幸免。

  吏部尚书李神俊器重魏收的才学,奏请朝廷授予他司徒记室参军之职。永安三年(530),任北主客郎中。前废帝即位后,精心选择近侍,诏令魏收试作《封禅书》,魏收下笔立就,不打草稿,全文将近千字,写成之后改动的地方没有几处。当时,黄门郎贾思同在皇帝身旁侍立,对魏收的文才深感惊异。对皇帝说道:“即使以曹植七步能诗的才华,也不能超过这个人。”于是把他升为散骑侍郎,不久又令他掌管撰写起居注,并且编修国史。不多时又兼任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岁。出帝初年,又诏令魏收任中书侍郎,为朝廷起草的文诰积案盈箱,但都很称皇帝的心意。黄门郎崔..跟从齐献武王入朝,气焰逼人,不可一世,魏收当初就是不上他的家门。崔..为皇帝撰写《登祚赦》,文中说“朕托体孝文”,魏收讥笑其文过于平直。正员郎李慎将此事告知崔..,崔..深感气愤和忌恨。当时前废帝死,令魏收起草诏书,崔..就扬言说:“魏收在北魏普泰年间出入宫廷,有一次替皇帝起草诏书,文词意旨都显得非常好,但是那些举旗起义的人,全都是叛逆之徒;再者,魏收的父亲年岁已老,他理当解除官职回家侍养。”御史台将要对魏收加以弹劾,幸亏尚书辛雄出来为他在中尉綦俊面前说话,此事才得以消解。魏收有个出身低微的弟弟魏仲同早先没有被叙用,为此感到恐惧,就将他登记入籍,遣送还乡去服侍他的父亲。出帝曾经出动大批士卒,在嵩少山之南狩猎,前后十六天,当时已经是寒冬腊月,朝廷和百姓对此都嗟怨不已。皇帝和随从官员全都是穿着胡服骑着马,宫女和众妃不分主仆混杂其间,还有奇装异饰的歌妓舞女,种种情形多不符合礼度。对此,魏收想要进言又感到畏惧,想要保持沉默却又不能自已,于是就作了一篇《南狩赋》加以讽谕,时年二十七岁,文章虽然辞藻繁富华丽,但毕竟是雅正之作。皇帝读了之后亲手写下诏书给予回答,对它十分褒扬赞美。郑伯知道后对魏收说:“你要是没有遇上我,现在还只能去张弓逐兔哩。”当初,齐献武王坚决推辞天柱大将军的职位,皇帝令魏收起草诏书,答应他的请求,并且想要升任其为相国,就问魏收相国属于哪个等级,魏收照实回答,皇帝才没有这样做。魏收既然没有猜度出皇上要任用其为相国的本意,就因为先前的事而惴惴不安,因而请求免去官职,皇帝诏令准许。过了一段时间,又授予魏收为其兄之子广平王元赞的开府从事中郎,魏收不敢推辞,就写了一篇《庭竹赋》以表达自己的心意。不久兼任中书舍人,才气声誉与济阴人温子升、河间人邢子才并列,世人称之为三才。当时出帝猜忌献武王,两人之间有较深的隔阂,于是魏收就托病坚决推辞而被免去职位。他的舅父崔孝芬对此感到奇怪,问魏收为什么要这样做,魏收回答说:“我害怕献武王会兴晋阳之兵。”不久,献武王自南而上,出帝向西入关。

  魏收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帮助王昕出使梁朝,王昕人品风流而长于文辩,魏收辞藻富丽而超逸,萧衍及其群臣都对他们倍加敬重。先前,南北刚刚和好,李谐、卢元明首先充当使者,两人的才干,都受到邻国的尊重。到了这一次,萧衍称赞说:“卢元明、李谐著称于当世,王昕、魏收重新兴盛于现时,不知今后又将是怎样啊?”文襄王启奏皇帝授魏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武定二年(544),升任正常侍,领兼中书侍郎,仍然编修国史。有一次,皇帝宴请朝廷百官,问众人是什么原因叫“人日”,大家都不知道。魏收说道:“晋代议郎董勋所撰《答问》一文中,说民间习俗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当时邢邵也在旁边,感到非常惭愧。自从南北和好,往来书信中常常说“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萧衍后来派使者,书信上就去掉了“彼”字,称自己一方还是用“此”,这是要表示没有外心的意思。魏收撰写的回信中说:“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此后南人复信,都依此为本。后来齐献武王入朝,静帝授予他相国之职,献武王坚决推让,就令魏收给他写一封书函。写成之后呈上审阅,当时文襄王在一旁侍立,献武王指着魏收说:“这人是又一个崔光。”武定四年(546),献武王在西门豹祠设宴集会,他对司马子如说:“魏收做史官,在史书里写了我的善与恶。听说在北伐的时候,许多朝中权贵经常用酒食款待史官,司马仆射你是不是也曾款待他呢?”在座的人都一齐大笑。献武王又对魏收说:“你不要因为看到元康等人在我眼下往来趋奉,就说我认为他们勤勉辛劳,我后世的身名全在你的笔下,不要说我这个人不明智。”不久,魏收被授任兼著作郎。

  静帝曾经在秋末之时举行大射礼,令参加的人都赋诗,魏收在他的诗篇结尾说:“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文襄王认为诗意壮伟,对在场的人说:“朝廷今天有魏收,是国家的光采。他的文笔高雅而通俗,文辞通达,纵横捭阖,我也叫邢子才、温子升经常写诗作文,但他们在文辞气势方面却赶不上魏收。我有时候心中蕴藏着某种思想感情,却往往容易忘怀而未能表达出来,说出来又言不尽意,意思总是表达得不清楚。到了魏收把他起草的文稿呈给我看时,我都认为把我的意思表达得十分周密完备。这也真是难得。”后来又授予魏收兼主客郎之职,接待萧衍派来的使者谢..和徐陵。侯景攻陷台城的时候,萧衍属下鄱阳王萧范当时任合州刺史,文襄王令魏收写了一封信去晓之以理。鄱阳王萧范接到书信之后,就带领他的部下西上,某州刺史崔圣念就进入并占据了合州城。文襄王对魏收说:“现在又平定了一个州,你出了大力,但遗憾的是‘尺书征建邺’的意愿还未能得以实现。”

  文襄王死后,文宣王到了晋阳,令魏收与黄门郎崔季舒、高德正、吏部郎中尉瑾一道在北第参掌机密。又转授秘书监之职,兼著作郎,又授任定州大中正。当时北齐皇帝将要受禅,杨忄音奏请将魏收安置在别馆,令他撰写禅代诏册等各种文件,派徐之才把守馆门不让他出去。天保元年(550),魏收升任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并封为富平县子。

  天保二年(551),魏收奉诏撰写魏史,被授予魏尹,享受优厚的俸禄,专门在史阁任事,不管州郡的政事。当初,皇帝令朝中群臣一个个谈论自己的志向,魏收说道:“臣愿聘直词于东观,早日写出《魏书》。”因此,皇帝就让魏收专心从事《魏书》的编撰工作。又诏令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修史之事,高隆之仅仅是挂名而已。皇帝敕令魏收说:“你尽管秉笔直书,我决不会像魏太武帝那样诛杀史官。”先前,北魏初年邓渊撰写《代纪》十余卷,其后崔浩掌管编修国史,游雅、高允、程骏、李彪、崔光、李琰之等人相继从事这项工作。崔浩采用编年体,到李彪才开始分为纪、表、志、传,史书还不曾问世。世宗时,命邢峦追忆撰写了《高祖起居注》,编写到了太和十四年(490),又命崔鸿、王遵业补充续写。往下截止于肃宗,所积累的史料非常齐全。济阴王元晖业又撰写了《辨宗室录》三十卷。于是,魏收就与通直常侍房延..,司空司马辛元植,国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对史实进行广泛收集,反复斟酌,从而写成《魏书》。辨别确定各种名称,甄别选用各种史料,又搜集亡佚、遗漏的史实,缀补续写后来的事实,终于完整地撰写出一代史籍,具表呈上皇帝审阅。撰成一个朝代的堪称典范的历史巨著,共有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共计一百一十卷,于天保五年(554)三月上奏朝廷。这一年秋天,朝廷授予魏收梁州刺史之职,魏收因为其修史的志向还没有完全实现,就上奏皇帝请求让他成就未竟之业,皇帝依允了他的请求。同年十一月,又写成十志上奏朝廷,计有:《天象志》四卷,《地形志》三卷,《律历志》二卷,《礼志》、《乐志》四卷,《食货志》一卷,《刑罚志》一卷,《灵征志》二卷,《官氏志》二卷,《释老志》一卷,共二十卷,续在纪传之后,合成一百三十卷,分为十二册。这部史书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