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魏书
  3. 卷五

卷五

翻译 原文

  地形二上

  《夏书禹贡》、周氏《职方》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 盖王者之规摹也。战国分并,秦吞海内,割裂都邑,混一华夷。汉兴,即其郡县, 因而增广。班固考地理焉,彪志郡国,魏世三分,晋又一统,《地道》所载,又其 次也。自刘渊、石勒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乱,随所跨擅。阙

  长,更相 侵食,彼此不恆,犬牙未足论,绣错莫能比。魏定燕赵,遂荒九服,夷翦逋伪,一 国一家,遗之度外,吴蜀而已。正光已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之太康, 倍而已矣。孝昌之际,乱离尤甚。恆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 方全赵,死如乱麻。於是生民耗减,且将大半。永安末年,胡贼入洛,官司文簿, 散弃者多,往时编户,全无追访。今录武定之世以为《志》焉。州郡创改,随而注 之,不知则关。内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庄,寇难纷纠,攻伐既广,启土逾众, 王公锡社,一地累封,不可备举,故总以为郡。其沦陷诸州户,据永熙绾籍,无者 不录焉。

  司州治鄴城,魏武帝国於此。太祖天兴四年处置相州。天平元年迁都改。

  领郡十二

  县六十五

  户三十七万一千六百七十五

  口一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三十五

  魏尹故魏郡,汉高祖置,二汉属冀州,晋属司州,天兴中属相州。天平初改为 尹。

  领县十三

  户一十二万二千六百一十三

  口四十三万八千二十四

  鄴二汉、晋属,天平初并荡阴、安阳,属之荡阴。太和中置关,今罢。有西门 豹祠、武城、牖里城、荡城、石窦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决漳水为万 金渠,今世号天平渠。

  临漳天平初分鄴并内黄、斥丘、肥乡置。有鼓山、肥乡 城、邯郸城、斥丘城、列人城、鸬鹚陂、林台泽。有左部、东北部尉。

  繁阳二 汉属,晋属顿丘。真君六年并顿丘,太和十九年复。天平二年属,治繁阳城。

  列入前汉属广平,后汉属,晋属广平。天平初属。

  昌乐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 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罢郡,复。有昌城。

  武安二汉属,晋属广平。天平初属。

  临水晋属广平,真君六年并鄴。太和二十一年复属。

  魏二汉、晋属。

  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

  易阳二汉属赵国,晋属广平。天平初属。有易阳城。

  元城二汉属,晋属阳 平。天平初属。有沙鹿山。

  斥章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广平。真君三 年并列人,太和二十年复。天平初属。

  贵乡天平二年分馆陶置,治赵城。有东 中郎将治。有空陵城、关城。

  阳平郡魏文帝黄初二年分魏置,治馆陶城。

  领县八

  户四万七千四百四十四

  口一十六万二千七十五

  馆陶二汉属魏郡,晋属。有馆陶城。

  清渊二汉属郡,晋属有清渊城。

  乐平二汉属东郡。晋属。前汉清县,后汉章帝更名。治乐平城。

  发干二汉属东 郡,晋属。有发干城。

  临清太和二十一年置。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罢,二 年复。有武城。

  武阳二汉、晋属东郡,曰东武阳。后改属。

  阳平二汉属东 郡,晋属。永嘉后并乐平。太的二十一年复属。有阳平城、岗城、赵简子陵、武沟 水、白马渊。

  广平郡汉武帝为平干国,宣帝改为广平国。后汉建武中省,属钜鹿。魏文帝黄 初二年复,改治曲梁城。

  领县六

  户二万三千七百五十

  口十万三千四百三

  平恩二汉属魏郡,晋属,治平恩城。有康台泽。

  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置,治 曲安城。邯郸二汉属赵国,晋属,后属魏。真君六年属。有紫山。

  广平前汉属, 后汉属钜鹿,晋属,后罢。太和二十年复,治广平城。

  曲梁前汉属,后汉属魏, 晋属。

  广年前汉属,后汉属钜鹿,晋属,永嘉后废。太和二十年复,治广年城。

  汲郡晋武帝置,治城头。

  领县六

  户二万九千八百八十三

  口十万二千九百九十七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阳城。有清阳泉、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 熨斗泉、覆釜山、五里泉、七里熨、马鸣泉、重泉、郡戒、安阳城。

  南修武二 汉属河内,晋属。有黄家、吴城、宜阳城。

  汲二汉属河内,晋属,后罢。太和 十二年复,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庙、陈城。兴和二年,恆农人率户归国,仍置 义州於城中。

  朝歌二汉属河内,晋属。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 沟水、天井沟、苑城、新城、伏羲祠。

  山阳二汉、晋属河内,后属。有沁阳城、 南、北二武阳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共城,后移治山阳城,寻罢。

  获嘉二汉 属河内,晋属,后省。太和二十三年复,治新洛城。有获嘉城。

  广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寻罢,孝昌中复。

  领县三

  户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二

  口五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广宗后汉属钜鹿,晋属安平。中兴中,立南、北广宗,寻罢,后属。有广宗城、 建始城、建德城。

  武强真君三年并信都,太和二十二年复。有武城。

  经后 汉、晋属安平。真君二行并南宫,后复属。

  东郡秦置,治滑台城。晋改为氵仆阳,后复。天兴中置兗州,太和十八年改。

  领县七

  户三万五百二十一

  口十万七千七百一十七

  东燕二汉属,晋属濮阳,后属。有燕城、尧祠、伍子胥祠。

  平昌孝昌二年 分白马置,治平昌城。

  白马二汉属,晋属濮阳,后属。有朝沟、白马、樊城、 凡豪城。

  凉城有凉城、南中城、西王母祠。

  酸枣二汉、晋属陈留,后属。 有酸枣城、肺山、白沙渊、望气台、五马渊。长垣二汉、晋属陈留,后属。真君八 年并外黄,景明三年复。有平丘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长垣城、卫灵公祠、龙 城。

  长乐武泰初分凉城置,有盘。

  北广平郡永安中分,广平置。

  领县三

  户一万六千六百九十一

  口九万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左阳亭、沙 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丰城。

  任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有广平 乡城、如乡城、丰城、张相祠。

  襄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二汉属赵国,晋属, 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襄国城。

  林虑郡永安元年置。

  领县四

  户一万三千八百二十一

  口五万二千三百七十二

  林虑二汉属河内,晋属汲郡。前汉名隆虑,后汉避殇帝名改焉。真君六年并鄴, 太和二十一年复。有陵阳河,东流为垣。

  临淇天平初分朝歌、林虑、共县置。 有王莽岭。源河,东流为淇。有黎川、祜柏岭、黎城、淇城。

  共二汉属河内,晋属汲。天增中属。有星城、凡城、旧水陂、柏门山。桓门水, 南流名太清水。有檐山、白鹿山。

  魏德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

  丘顿郡晋武帝置。

  领县四

  户一万七千二十二

  口八万七千六十三

  顿丘太和中并汲郡,余民在畿处者景明中置。有鱼阳泽、帝颛顼冢、帝喾冢。

  卫国二汉属东郡,晋属。汉曰观,后光武改。有卫国城、卫康叔冢、子路冢、 蒯聩冢、孔悝冢、卫辄冢、卫灵公冢、武乡城。

  临黄真君三年并卫国,太和十 九年复。有宫城、黄城、卫新台、昌乡水。

  阴安二汉属魏郡,晋属。真君三年 并卫国,太和十九年复。有阴安城。审食其冢。

  氵仆阳郡晋置,天兴中属兗州,太和十一年属齐州,孝昌末又属西兗。天平初 属。

  领县四

  户一万八千六百六十四

  口五万五千五百一十二

  廪丘前汉属东郡,后汉属济阴,晋属。有羊角哀左伯桃冢、管公明冢。氵仆阳 二汉属东郡,晋属。

  城阳二汉、晋属济阴,后属。有瓠子河、雷泽。

  鄄城 二汉属济阴,晋属。

  黎阳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阳城。

  领县三

  户一万一千九百八十

  口五万四百五十七

  黎阳二汉、晋属魏郡,后罢,孝昌中复属。有黎阳山。

  东黎永安元年分黎 阳置。

  顿丘二汉属东郡,晋属顿丘,太和十八年属汲,后属。永安元年分入内 黄,天平中罢。

  清河郡汉高帝置。

  领县四

  户二万六千三十三

  口十二万三千六百七十

  清河二汉、晋属。前汉曰厝,后汉安帝改为甘陵,晋改。有河城。

  贝丘二 汉、晋属。

  侯城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

  武城二汉、晋曰东武城,属,后 改。有武城。有暗閤。

  定州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兴三年改。

  领郡五

  县二十四

  户一十七万七千五百一

  口八十三万四千二百七十四

  中山郡汉高帝置,景帝三年改为国,后改。

  领县七

  户五万二千五百九十二

  口二十五万五千二百四十一

  卢奴州、郡治。二汉属。世祖神中置新城宫。有焉卿城、乐阳城。

  上曲 阳前汉属常山,后汉属,晋属常山。真君七年并新市,景明元年复属。有平乐城。 有恆山、嘉山、黑山、尧山、黄山。

  魏昌二汉、晋属,前汉曰苦陉,后汉章帝 改为汉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

  新市二汉、晋属。有蔺相如冢、义台 城、新市城。

  毋极二汉属,晋罢。太和十二年复,治母极城。有新城、廉台。

  安喜二汉、晋属,前汉曰安险,后汉章帝改。有天井泽、安喜城、赵尧祠。 唐二汉、晋属。有左人城、寡妇城、唐水、狼山祠。

  常山郡汉高帝置,曰恆山郡,文帝讳恆,改为常山,后汉建武中省真定郡属焉。 孝章建初中为淮阳,永元二年复。

  领县七

  户五万六千八百九十

  口二十四万八千六百二十二

  九门二汉、晋属,有常山城、九门城。有安乐垒、燕赵神、受阳垒、明台神。

  真定前汉属真定国,后汉、晋属。故东垣,汉高帝十一年改。有赵朔祠。

  行唐二汉、晋曰南行唐,属,后改。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罢郡立。熙平中 移犊乾城,治唐城。

  蒲吾二汉、晋属。有嘉阳城。

  灵寿二汉、晋属。有所 山、西王母祠、慈水。

  井陉二汉、晋属。有回星城。

  石邑前汉属,后汉罢, 晋复属。有石邑城。

  钜鹿郡秦置,后汉建武中省广平国属焉。

  领县三

  户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二

  口十三万二百三十九

  曲阳二汉、晋属赵国,曰下曲阳,后改。有临平城、真乡城、曲乡城,有尧祠、 青丘。

  槀城前汉属真定,后汉属,晋罢,太和二十年复。有肥垒。

  鄡二汉、 晋属。有鄡城、安定城。有西门、赵君神,有青丘、牛丘、黄丘、驰丘、灵丘。

  博陵郡汉桓帝置。

  领县四

  户二万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三万五千七十

  饶阳前汉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属。有鲁口城、博陵城、三良神、饶阳城。 安平前汉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属,治安平城。有楼、女贵人神。

  深泽前汉 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属。二汉、晋曰南深泽,后改。有女蜗神祠。

  安国二汉 属中山,晋属。真君七年并深泽,景明二年复,有盐石渊、安国城。

  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

  领县三

  户一万三千三十四

  口六万五千一百二

  蒲阴二汉、晋属中山。前汉曰曲逆,章帝改名。有莆阴城、安国城、安阳、赤 泉神。

  北平二汉、晋属中山。有北平城、木门城。

  望都二汉、晋属中山。 有高昌城、朝阳城、伊祁山。有尧神、孙山。

  冀州后汉治高邑、袁绍、曹操为冀州,治鄴,魏、晋治信都,晋世邵续治厌次, 慕容垂治信都。皇始二年平信都,仍置。

  领郡四

  县二十一

  户十二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口四十六万六千六百一

  长乐郡汉高帝置,为信都郡,景帝二年为广川国,明帝更名乐成,安帝改曰安 平,晋改。

  领县八

  户三万五千六百八十三

  口十四万三千一百四十五

  堂阳前汉属钜鹿,后汉、晋属安平国,后属,有荆丘。

  枣强前汉属清河, 后汉罢,晋复,属广川。神瑞二年,并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后属。有煮枣城。

  扶柳前汉属,后汉、晋属安平国。真君三年并堂阳,景明元年复。

  索卢晋属广川。神瑞二年并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复属。有索卢城。

  广川前 汉属,后汉属清河,晋属广川,后属。

  南宫前汉属,后汉、晋属安平,后属。

  信都二汉、晋属。有武阳城、安城、辟阳城。

  下博二汉、晋属。

  渤海 郡汉高帝置,世祖初改为沦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复。

  领县四

  户三万七千九百七十二

  口十四万四百八十二

  南皮二汉、晋属。有勃海城。

  东光二汉、晋属。

  修前汉、晋属,号脩, 后改。有董仲舒祠。

  安陵晋置,勃属。

  武邑郡晋武帝置。

  领县五

  户二万九千七百七十五

  口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九

  武遂前汉属河间,后汉、晋属安平,后属。

  阜城前汉属渤海,后汉属安平, 晋属渤海,后属。有弓高城。

  灌津前汉属信都,后汉、晋属安平,后属。有窦 氏冢。

  武邑前汉属信都,后汉、晋属安平,后属。

  武强神光一年并武邑, 太和十八复。有武强渊。

  安德郡太和中置,寻并渤海,中兴中复。

  领县四

  户二万二千二百一十六

  口六万八千三百九十六

  平原二汉、晋属平原。真君三年并鬲,太和二十一年复,属渤海,后属。

  安德二汉、晋属平原,后属渤海,后属。

  绎幕二汉、晋属清河,真君三年并武 城,太和二十一年复,后属。

  鬲二汉、晋属平原,后属渤海,后属。治临齐城。

  并州汉、晋治晋阳,晋末治台壁,后治晋阳。皇始元年平,仍置。

  领郡五

  县二十六

  户十万七千九百八十三

  口四十八万二千一百四十

  太原郡

  领县十

  户四万五千六

  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七十八

  晋阳二汉、晋属,真君九年罢榆次属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悬壅山,一名龙 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梗阳城。同过水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 廉山。一出原过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过”,西南入汾。出帝永昌中霸朝置大 丞相府,武定初,齐献武王上置晋阳宫。

  祁二汉、晋属。有祁城、祁奚墓、周 党冢、太谷水、赵襄子城。

  榆次二汉、晋属,真君九年并晋阳,景明元年复。 有鹿台山祠。长宁水,西北合同过。

  中都二汉、晋属。有榆次城、寿阳城、平 谭城、原过祠、早山。

  邬二汉、晋属,后罢,太和十九年复。有中都。有邬城、 太岳山。虑水,入区夷泽。

  平遥二汉、晋为平陶属,后改。有京陵城、平遥城、 过山。

  沾二汉属上党,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郡属焉。有夹山。豫水出得 车岭,西北入汾。有汾阳、追城。

  受阳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属有大陵 城、文谷水。

  长安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复。有二陵城、三角城。 阳邑二汉、晋属,真君九年罢,景明二年复。有白壁岭、樊阳水、八表山、徐水。

  上党郡秦置,治壶关城,前汉治长子城,董卓作乱,治壶关城,慕容俊治安民 城,后迁壶关城。皇始元年迁治安民。真君中复,治壶关。有白马祠、刘公祠、上 党关、石井关、天井关。

  领县五

  户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七

  口十万四千四百七十五

  屯留二汉、晋属,有屯留城。凤皇山,一名天冢山。大王山,上有关龙逢祠。 有疑山、迈泽、黄沙岭。绛水自寄氏界来入浊漳,因名交漳。余五城。阳水源出三 槐山,东流合军台水,东南入绛水。

  长子二汉、晋属,慕容永所都。有廉山, 浊漳出焉。有长子城、应城、倾城、幸城。长湾水东流至梁川,北入浊漳。羊头山 下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有泉北流至陶乡,名陶水,合羊头山水, 北流入浊漳。有鲍宣墓。

  壶关二汉、晋属,后罢,太和十三年复。有羊肠坂、 静林山。鸡鸣岭,一名大山。有赤壤川,其地寒而早霜。鲁般门,一名天门。微子 城、铁鼓山、五马门、令狐征君墓、五龙祠。

  寄氏二汉为猗氏,属。晋。景明 元年复,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谷,东南流入给水。有八礼泉、上 党谷。有盘秀岭,蓝水出其南,东流入浊漳。有方山、伏牛山。

  乐阳普泰中分 长子、寄氏置。有望天岭,绛水所出。有尧庙。

  乡郡石勒分上党置武乡郡,后罢,延和二年置。

  领县四

  户一万六千二百一十

  口五万五千九百六十一

  阳城二汉、晋属上党,曰涅,永安中改。有涅城。复甑山,涅水出焉,东南合 武乡水。

  襄垣二汉、晋属上党。有五音山神祠、襄垣城、临川城。

  乡郡治。 晋属上党,真君九年罢辽阳属焉。有武乡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尧庙。三 台岭上有李阳墓,有古麻池,即石勒与李阳所争池。

  铜鞮二汉、晋属上党。有 铜鞮城。石弟水东行入漳。有乌苏城、沙石堆。有尧祠。

  乐平郡后汉献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复,治沾城。

  领县三

  户一万八千二百六十七

  口六万八千一百五十九

  辽阳晋属,真君九年并乡,孝昌二年复。有黄泽岭、辽阳城。

  乐平晋属, 真君九年并治,孝昌二年复。有象出祠、沾岭、八赋岭。

  石艾前汉属太原,后 罢,晋属。真君九年罢,孝昌六年复故名上艾,后改。有井陉关、苇泽关、董卓城、 妒女泉及祠。

  襄垣郡建义元年置,治襄垣城。

  领县四

  户七千五百一十三

  口三万六千五百六十七

  襄垣郡治。建义元年分乡郡之襄垣置。有安民城、襄垣城。

  五原建义元年 分乡郡之铜鞮置。建义建义元年分上党之屯留置,有鹿台山及祠。

  刈陵二汉、 晋曰潞,属上党,真君十一年改,后属。有伏牛山、黎城、三垄山、积布山、潞城、 武军城、涉城。有涉水、台壁。

  瀛州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间、高阳,冀州章武、浮阳置,治赵都军城。

  领郡三

  户十万五千五百四十九

  口四十五万一千五百四十二

  高阳郡晋置高阳国,后改。

  领县九

  户三万五百八十六

  口十四万一百七

  高阳前汉属涿,后汉属间国,晋复。有郝神、高阳城。

  博野有博陆城、侯 城、武城、中乡城。

  蠡吾前汉属涿,后汉属中山,晋属。有清凉城、颛顼城、 蠡吾城、石羊垒。

  易前汉属涿,后汉、晋属河间,后属。有易京。

  扶舆前 汉属涿,后汉罢,晋复属前汉、晋曰樊舆,后罢。太和中改,复。

  新城二汉、 晋曰北新城。前汉属中山,后汉属涿,晋属。

  乐乡前汉属信都,后汉罢,晋复 属。有乐乡城。

  永宁有班姬神、石兰神。

  清苑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章武郡晋置章武国,后改。

  领县五

  户三万八千七百五十四

  口十六万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前汉属渤海,后汉、晋属河间国,后属。治京城。有平城、乐平城。

  平舒前汉属渤海后汉属河间国,晋属。二汉、晋曰东平舒。有章武城、平乡城。有 城头神、里城神。

  束州前汉属渤海,后汉属河间国,晋属。有束州城。

  文 安前汉属渤海,后汉属河间国,晋属。有文安、平曲城、广陵、赵君神。

  西章 武正光中分沦州章武置。有章武城。

  河间郡汉文帝置河间国,后汉光武并信都,和帝永元三年复,晋仍为国,后改。

  领县四

  户三万五千八百九

  口十四万八千五百六十五

  武垣前汉属涿郡,后汉、晋属。有武垣城、小陵城。

  乐城二汉、晋属,治 河间城。有高平陵、二王陵。

  中水前汉属涿郡,后汉、晋属河间国。

  莫阝 后汉、晋属,治陵城。有鄚城。

  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广阿。

  领郡三

  县十五

  户七万七千九百四十三

  口三十五万七千一十六

  赵郡秦邯郸,汉高帝为赵国,景帝又为邯郸,后汉建武中复,后改。

  领县五

  户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九

  口十四万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二汉属常山,晋属。有平棘城。房子二汉属常山,晋属。有房子城、回车 城、平州城、嶂洪祠。元氏二汉属常山,晋属。有元氏城、大岭山。

  高邑二汉 属常山。前汉曰鄗,后汉光武改,晋属。有墠亭祠、汉光武即位碑。有高邑城。 栾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关城。有栾城。

  钜鹿郡永安二年分定州钜鹿置,治旧杨城。

  领县四

  户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七

  口五万八千五百四十九

  廮陶二汉、晋属,治廮陶城。有沃州城。

  宋子二汉属,后罢。永安二年复, 治宋子城。

  西经永字二年分经县置。有邑城、三女神。腹遥永安二年分廮陶置, 治杨城。有历城。

  南赵郡太和十一年为南钜鹿,属定州,十八年属相州,后改。孝昌中属。

  领县六

  户三万二千四十六

  口十五万一百一十三

  平乡晋属,后罢。景明二年复,治钜鹿城。有平乡城。

  南栾二汉属钜鹿, 晋罢,后复。真君六年并柏人,太和二十一年复。有南栾城。

  钜鹿二汉、晋属 钜鹿,后属。

  柏人二汉、晋属。有柏人城、柏乡城。

  广阿前汉属钜鹿,后 罢。太和十三年复。有广阿城、尧台、大陆陂、铜马祠。

  中丘前汉属常山,后 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

  沦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饶安城。

  领郡三

  县十二

  户七万一千八百三

  口二十五万一千八百七十九。

  浮阳郡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属瀛州,景明初并章武,熙平二年复。

  领县四

  户二万六千八百八十

  口九万八千四百五十八

  饶安二汉、晋属渤海。前汉曰千童,灵帝改。有无棣沟、西乡、茅焦冢。

  浮阳郡治。二汉、晋属渤海。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谓之合口。有浮水。

  高 城二汉、晋属渤海,治高城。有平津乡。兴和中绾流民立东西河郡隰城县。武定末 罢。

  章武二汉属渤海,晋属章武,后属。治章武城。有汉武帝台。漳水,入海。 有沾水。大家姑祠。俗云海神,或云麻姑神。

  乐陵郡晋为国,后改。

  领县四

  户二万四千九百九十八

  口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四

  乐陵郡治。二汉属平原,后属。魏初置义兴郡,晋太和中罢。有乐陵城、东乡 城、白麻泉神。

  阳信二汉属渤海,晋属。治阳信城。有盐山神祠。

  厌次二 汉属平原,后汉曰富平,孝明改,晋属。治马领城。有蒲台祠。有富城,邵续居之, 号邵城。中有铁柱神、羊阑城。

  湿沃前汉属千乘国,后罢,晋复属。治乱城。 有故暗合、延乡城、后父城。

  安德郡中兴初分乐陵置,太昌初罢,天平初复,治般界。

  领县四

  户一万九千九百二十五

  口六万八千一百三十七

  般二汉、晋属平原,后属渤海,熙平中属乐陵,后属。治般城。有故般河。 重合二汉、晋属渤海。正平元年并安陵,太和十八年复,后属渤海。熙平中属乐 陵,后属。治重合城。有苑康冢、劳敬通墓。

  重平前汉属渤海,后罢,孝昌中 复属。有欧阳歙冢。

  平昌二汉、晋属平原。后汉、晋曰西平昌,后罢。太和二 十二年复,属渤海。熙平中属乐陵,后属。治平昌城。

  肆州治九原。天赐二年为镇,真君七年置州。

  领郡三

  县十一

  户四万五百八十

  口十八万一千六百三十三

  永安郡后汉建安中置新兴郡,永安中改。

  领县五

  户二万二千七百四十八

  口一十万四千一百八十五

  定襄前汉属定襄,后汉属云中,晋属新兴。真君七年并云中、九原、晋昌属焉。 永安中属。有赵武灵王祠、介君神、五石神、关门山、圣人祠、皇天神、定襄城、 抚城。

  阳曲二汉、晋属太原,永安中属。有罗阴城、阳曲泽。

  平寇真君七 年并三堆、朔方、定阳属焉。永安中属。有鸡头山神祠、三会河。

  蒲子始光三 年置,真君七年并平河属焉。永安中属。有索山祠。

  驴夷二汉属太原,曰虑虒, 晋罢,太和十年复改。永安中属。有思阳城、驴夷城、仓城、代王神祠。

  秀客郡永兴二年置,真君七年并肆卢敷城二郡属焉。

  领县四

  户一万一千五百六

  口四万七千二十四

  秀容永兴二年置。有秀容城、原平城、肆卢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 护君神、风神。

  石城永兴二年置。有大颓石神。

  肆卢治新会城。真君七年 并三会属焉。有清天神、大罗山、台城、大邗城。

  敷城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 改治敷城。有石谷山、亚角神、车轮泉神。

  雁门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罢,二十七年复。天兴中属司州,太和十八年属。

  领县二

  户六千三百二十八

  口三万四百三十四

  原平前汉属太原,后汉、晋属。有阴馆城、楼烦城、广武城、龙渊神、亚泽神。

  广武前汉属太原,后汉、晋属。有东西二平原。

  幽州治蓟城。

  领郡三

  县十八

  户三万九千五百八十

  口十四万五百三十六

  燕郡故燕,汉高帝为燕国,昭帝改为广阳郡,宣帝更为国,后汉光武并上谷, 和帝永元年六年复为广阳郡,晋改为国,后改。

  领县五

  户五千七百四十八

  口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九

  蓟二汉属广阳,晋属。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

  广阳二 汉属广阳,晋属。有广阳城。

  良乡二汉属涿,晋属范阳,后属。治良乡城。有 大房山神。

  军都前汉属上谷,后汉属广阳,晋属。有观石山、军都关、昌平城。

  安城前汉属渤海,后汉属广阳,晋属。有安次城、苌道城。

  范阳郡汉高帝置涿郡,后汉章帝改。

  领县七

  户二万六千八百四十八

  口八万八千七百七

  涿二汉属涿,晋属。有涿城、汉平城、鸾城。

  固安二汉属涿,晋属。有固 安城、永阳城、金台、三公台、易台。

  范阳二汉属涿,晋属。有长安城、范阳 城、梁门陂。

  苌乡晋属。有苌乡城。

  方城前汉属广阳,后汉属涿,晋属。 有临乡城、方城、韩侯城。

  容城前、后汉属涿,晋属,后罢。太和中复。

  遒二汉属涿,晋属。有辽城、南北二遒城。

  渔阳郡秦始皇置。真君七年并北平郡属焉。

  领县六

  户六千九百八十四

  口二万九千六百七十

  雍奴二汉属,晋属燕国,后属。真君攻年并泉州属。有泉州城、雍奴城。

  潞二汉属,晋属燕国,后属。真君七年并安乐、平谷属焉。有乐山神。

  无终二 汉、晋属右北平,后属。有无终城、狼山。

  渔阳二汉属,晋罢,后复。有渔阳 城、阙乐城、桃花山。

  土垠二汉、晋属右北平,后属。有北平城。

  徐无二 汉、晋属右北平,后属。有徐无城。

  晋州孝昌中置唐州,建义元年改。治白马城。

  领郡十二

  县三十一

  户二万八千三百四十九

  口十万三十九

  平阳郡晋分河东置。真君四年置东雍州,太和十八年罢,改置。

  领县五

  户一万五千七百三十四

  口五万八千五百七十一

  禽昌二汉属河东,晋属,即汉、晋之北屈也。神元年世祖禽赫连昌,仍置禽 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并永安属焉。有乾城、郭城。

  平阳二汉属河东,晋属, 州治。真君六年并禽昌,太和十一年复。有晋永、高梁城、龙子城、尧庙。

  襄 陵二汉属河东,晋属。治襄陵城。

  临汾二汉属河东,晋属。真君七年并泰平, 太和十一年复。

  泰平真君七年置。有泰平城、齐城。

  北绛郡孝昌三年置。治绛。

  领县二

  户一千七百四十

  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新安二汉属恆农,晋属河南,后罢。孝昌二年复,后属。

  北绛二汉属河东, 晋属平阳。二汉、晋曰绛,后罢。太和十二年复,改属。

  永安郡建义元年置。治永安城。

  领县二

  户二千九百三十二

  口一万五百四十

  永安二汉属河东,晋属平阳。前汉曰彘,顺帝改。真君七年并禽昌,正始二年 复属。治仇池壁。有霍山祠、赵城。

  杨二汉属河东晋属平阳,后罢。太和二十 一年复,后属。治杨城。有岳阳山、东明神。

  北五城郡兴和二年置。

  领县三

  户二百一十二

  口八百六十四

  平昌兴和二年置。

  石城兴和二年置。

  北平昌兴和二年置。

  定阳郡兴和四年置。

  领县三

  户四百九十八

  口一千九百四十一

  平昌兴和四年置。

  西五城兴和四年置。

  敷城郡天平四年置。

  领县一

  户九十

  口三百五十九

  敷城天平四年置。

  河西郡天平四年置。

  领县一

  户二百五十六

  口一千一百四十四

  夏阳天平四年置。

  五城郡天平中置。

  领县三

  户四百一十一

  口一千六百一十八

  北枣天平二年置。

  南枣天平二年置。

  永安元象元年置。

  西河郡旧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为胡贼所破,遂居平阳界,还置郡。

  领县三

  户一千七百六十一

  口四千九百九十七

  永安孝昌中置。治白坑城。

  隰城孝昌中置。

  介休孝昌中置。

  冀氏郡建义元年割平阳、郡置。

  领县二

  户一千三百二

  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冀氏建义元年割禽昌、襄陵置。有冀氏城。

  合阳建义元年置。有合阳城。

  南绛郡建义初置。治会义川。

  领县二

  户八百三十六

  口二千九百九十一

  南绛太和十八年置,属正平郡,建义初属。

  小乡建义元年罢。有小乡城。

  义宁郡建义元年置,治孤远城。

  领县四

  户二千四百七十八

  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围城建义元年置。治陶谷川。

  义宁建义元年分禽昌置。

  安泽建义元年 置。

  沁源建义元年置。郡治。

  怀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罢,天平初复。

  领郡二

  县八

  户二万一千七百四十

  口九万八千三百一十五

  河内郡汉高帝置。

  领县四

  户九千九百五

  口四万二千六百一

  野王二汉、晋属,州、郡治。有太行山、华岳神。

  沁水二汉、晋属,治沁 城。有沁水、济水。

  河阳二汉、晋属,后罢,孝昌中复。

  轵后汉、晋属, 治轵城。有轵关。

  武德郡天平初分河内置。

  领县四

  户一万一千八百三十五

  口五万五千七百一十四

  平皋二汉、晋属河内。有平皋陂、平皋城、安昌城。

  温二汉、晋属河内。 有温、浿水。

  怀二汉、晋属河内。有长陵城、怀城。

  州二汉、晋属河内。 有雍城、中都城、金城。

  建州慕容永分上党置建兴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复。永安中罢郡置州。治 高都城。

  领郡四

  县十

  户一万八千九百四

  口七万五千三百

  高都郡永安中置。

  领县二

  刻六千四百九十九

  口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五

  高都二汉、晋属上党,后属。

  阳阿二汉属上党,晋罢,后复属,有武靳关。

  长平郡永安中置。治玄氏城。

  领县二

  户五千四百一十二

  口二万二千七百七十八

  高平永安中置。治高平城。

  玄氏二汉、晋属上党郡治。有羊头山。

  安平郡

  领县二

  户五千六百五十八

  口一万九千五百五十七

  端氏二汉属河东,晋属平阳,后属。真七年省,太和二十年复。

  濩泽二汉 属河东,晋属平阳,后属。

  泰宁郡孝昌中置,及县。

  领县四

  户一千三百三十五

  口五千三百三十

  东永安

  西河

  西濩泽

  高延

  汾州延和三年为镇,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

  领郡四

  县十

  户六千八百二十六

  口三万一千二百一十

  西河郡汉武帝置,晋乱罢。太和八年复。治兹氏城。

  领县三

  户五千三百八十八

  口二万五千三百八十八

  隰城二汉、晋属。太延中改为什星军,太和八年复。有虞城、阳城。

  介休 二汉属太原,晋属。晋乱罢,太和八年复。有木瓜山、邬城。有郭林宗墓、介休城、 太岳山祠。

  永安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

  吐京郡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领县二

  户三百八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新城世祖名岭东,太和二十一年改。

  吐京世祖名岭西,太和二十一年改。

  五城郡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领县三

  户二百五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

  五城世祖名京军,太和二十一年改。有鸡亭。

  平昌世祖名刑军,太和二十 一年改。有白马谷。

  石城世祖为定阳,太和二十一年改。

  定阳郡旧属东雍州,延兴四年分属焉。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领县二

  户七百九十七

  口三千二百八

  定阳延兴四年置。

  昌宁延兴四年置。有阴、阳二城。

  东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罢,天平初复。

  领郡三

  县八

  户六千二百四十一

  口三万四百

  邵郡皇兴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并河内,孝昌中改复。

  领县四

  户五十二

  口一百五十八

  白水有马头山。

  清廉有清廉山、白马山。

  苌平有王屋山。

  西 太平

  高凉郡

  领县二

  户四千四百四十五

  口二万一千八百五十三

  高凉太和十一年分龙门置。有高凉城、暗合、丽姬冢。

  龙门故皮氏,二汉 属河东,晋属平阳,真君七年改属。有临汾城。

  正平郡故南太平,神元年改为征平,太和十八年复。

  领县二

  户一千七百四十四

  口八千三百八十九

  闻喜二汉、晋属河东,后属。有周阳城。

  曲沃太和十一年置。

  安州皇兴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领郡三

  县八

  户五千四百五

  口二万三千一百四十九

  密云郡皇始二年置。治提携城。

  领县三

  户二千二百三十一

  口九千一十一

  密云真君九年并方城属焉。

  要阳前汉属渔阳,后汉、晋罢,后复属。有桃 花山。

  白檀郡治。

  广阳郡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为郡。

  领县三

  户二千八

  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广兴延和年置,真君九年并恆山,属。

  燕乐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 年并永乐。

  方城普泰元年置。

  安乐郡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罢州置。

  领县二

  户一千一百六十六

  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土垠真君九年置。

  安市二汉、晋属辽东,真君九年并汉平属焉。

  义州兴和二年置,寄治汲郡陈城。

  领郡七

  县十九

  户三千四百二十八

  口一万六千七百六十四

  五城郡永安中置,属司州,天平中属北豫州,武定五年属。

  领县三

  户二千一百

  口一万七千六十九

  隰城五城永安中置。有凤皇台、安郎神、皇侯神。

  介休永安中置。

  五 城永安中置。

  泰宁郡兴和中置。

  领县三

  户二百二十八

  口一千一百二十七

  泰宁兴和中置。

  义兴兴和中置。

  合阳兴和中置。

  新安郡兴和中置

  领县三

  户三百九十四

  口一千五百九十五

  西垣兴和中置。

  新安兴和中置。

  东垣兴和中置。

  渑池郡兴和中置。

  领县三

  户一百六十六

  口八百二十八

  北渑池兴和中置。

  俱利兴和中置。

  西新安兴和中置。

  恆农郡兴和中置。

  领县三

  户九十三

  口五百四十三

  恆农兴和中置。

  北郏兴和中置。

  崤兴和中置。

  宜阳郡兴和中置。

  领县三

  户一百六十九

  口六百八十六

  宜阳兴和中置。

  南渑池兴和中置。

  金门光和中置。

  金门郡兴和中置。

  领县一

  户二百七十八

  口一千二百一十七

  北陆兴和中置。

  南汾州

  领郡九

  县十八

  户一千九百三十二

  口七千六百四十八

  北吐京郡

  领县四

  户八十八

  口三百五十一

  平昌

  北平昌

  石城

  吐京

  西五城郡

  领县三

  户二百四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十八

  西五城

  昌宁

  平昌

  南吐京郡

  领县一

  户三十二

  口七十三

  新城

  西定阳郡

  领县一

  户四十二

  口一百四十

  洛陵

  定阳郡

  领县一

  户五十四

  口一百九十

  永宁

  北乡郡

  领县二

  户二百九

  口七百五十九

  龙门

  汾阴

  五城郡

  领县二

  户二百一十四

  口八百八十四

  五城

  平昌

  中阳郡

  领县二

  户四百六十八

  口一千六百三十七

  洛陵

  昌宁

  龙门郡

  领县二

  户五百七十八

  口二千四百九十六

  西太平

  汾阳

  南营州孝昌中营州陷,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

  领郡五

  县十一

  户一千八百一十三

  口九千三十六

  昌黎郡永兴中置。

  领县三

  户五百九

  口二千六百五十八

  龙城永熙中置。

  广兴永熙中置。

  定荒兴和中置。

  辽东郡永熙中置。

  领县二

  户五百六十五

  口二千六百三十四

  太平永熙中置。

  新昌永熙中置。

  建德郡永熙中置。

  领县二

  户一百七十八

  口八百一十四

  石城永熙中置。

  广都兴和中置。

  营丘郡天平四年置。

  领县三

  户五百一十二

  口二千七百二十七

  富平天平四年置。

  永安元象中置。

  带方元象中置。

  乐良郡天平四年置。

  领县一

  户四十九

  口二百三

  永乐兴和二年置。

  东燕州太和中分桓州东部置燕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领流民置。寄治幽州宣都 城。

  领郡三

  县六

  户一千七百六十六

  口六千三百一十七

  平昌郡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领县二

  户四百五十

  口一千七百一十三

  万言天平中置。

  昌平天平中置。有龙泉。

  上谷郡天增中置。

  领县二

  户九百四十二

  口三千九十三

  平舒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居庸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偏城郡武定元年置。

  领县二

  户三百七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广武武定元年置。

  沃野武定元年置。

  营州治和龙城。太延二年为镇,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增初复。

  领郡六

  县十四

  户一千二十一

  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昌黎郡晋分辽东置,真君八年并冀阳属焉。

  领县三

  户二百一

  口九百一十八

  龙城真君八年并柳城、昌黎、棘城属焉。有尧祠、榆顿城、狼水。

  广兴真 君八年并徒何、永乐、燕昌属焉。有鸡鸣山、石城、大柳城。

  定荒正光末置。 有鹿头山、松山。

  建德郡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

  领县三

  户二百

  口七百九十三

  石城前汉属右北平,后属。真君八年并辽阳、路、大乐属焉,有白鹿山祠。 广都真君八年并白狼、建德、望平属焉。有金紫城。

  阳武正光末置。有三合 城。

  辽东郡秦置,后罢。正光中复。治固都城。

  领县二

  户一百三十一

  口八百五十五

  襄平二汉、晋属后罢。正光中复。有青山。

  新昌二汉、晋属,后罢。正光 中复。

  乐良郡前汉武帝置,二汉、晋曰乐浪,后改,罢。正光末复。治连城。

  领县二

  户二百一十九

  口一千八

  永洛正光末置。有鸟山。

  带方二汉属,晋属带方,后罢。正光末复属。

  冀阳郡真君八年并昌黎,武定五年复。

  领县二

  户八十九

  口二百九十六

  平刚

  柳城

  营丘郡正光末置。

  领县二

  户一百八十二

  口七百九十四

  富平正光末置。

  永安正光末置。

  平州晋置。治肥如城。

  领郡二

  县五

  户九百七十三

  口三千七百四十一

  辽西郡秦置。

  领县三

  户五百三十七

  口一千九百五

  肥如二汉、晋属。有孤竹山祠、碣石、武王祠、令支城、黄山、濡河。

  阳 乐二汉、晋属,真君七年并令支合资属焉。有武历山、覆舟山、林榆山、太真山。

  海阳二汉、晋属。有横山、新妇山、清水。

  北平郡秦置。

  领县二

  户四百三十

  口一千八百三十六

  朝鲜二汉、晋属乐浪,后罢。延和元年徙朝鲜民於肥如,复置,属焉。

  新 昌前汉属涿,后汉、晋属辽东,后属,有卢龙山。

  恆州天兴中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太和中改。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寄治肆 州秀容郡城。

  领郡八

  县十四

  代郡秦置,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

  
  领县四

  平城二汉、晋属雁门,后属。

  太平

  武周二汉属雁门,晋罢,后复属。

  永固。

  善无郡天平二年置。

  领县二

  善无前汉属雁门,后汉属定襄,后属。

  沃阳

  梁城郡天平二年置。

  领县二

  参合前汉属代,后汉、晋罢,后复属。

  裋鸿一本作祗鸿

  繁畤郡天平二年置。

  领县二

  崞山二汉、晋曰崞,属雁门,后改属。

  繁畤二汉、晋属雁门,后改属。

  高柳郡永熙中置。

  领县二

  安阳二汉曰东安阳,属代郡,晋属,后改属。

  高柳二汉属代郡,晋罢,后 复属。

  北灵丘郡天平二年置。

  领县二

  灵丘前汉属代,后汉、晋罢,后复属。

  莎泉

  内附郡天平二年置。

  灵丘郡天平二年置。

  朔州本汉五原郡,延和二年置为镇,后改为怀朔,孝昌中改为州。后陷,今寄 治并州界。

  领郡五

  县十三

  大安郡

  领县二

  狄那

  捍殊

  广宁郡

  领县二

  石门

  中川

  神武郡

  领县二

  尖山

  殊颓

  太平郡

  领县三

  太平

  太清

  永宁

  附化郡

  领县四

  附化

  息泽

  五原

  广牧

  云州旧置朔州,后陷,永熙中改,寄治并州界。

  领郡四

  县九

  盛乐郡永熙中置。

  领县二

  归顺永兴中置,州、郡治。

  还安永熙中置。

  云中郡秦置。

  领县二

  延民永兴中置。

  云阳永熙中置。

  建安郡永熙中置。

  领县二

  永定永熙中置。

  永乐永熙中置。

  真兴郡永熙中置。

  领郡三

  真兴永熙中置。

  建义永熙中置。

  南恩永熙中置。

  蔚州永安中改怀荒、御夷二镇置,寄治并州邬县界。

  领县三

  县七

  始昌郡永安中置。

  领县二

  干门永安中置。

  兰泉永安中置。

  忠义郡永安中置。

  领县二

  苇池永安中置。

  杨柳永安中置。

  附恩郡永平中置。

  领县三

  西凉天平中置。

  利石天平中置。

  化政天平中置。

  显州天安中置。治汾州六壁城。

  领郡四

  县四

  定戎郡天安中置。治瓜城。

  领县二

  零山天安中置。

  阳林永安中置。

  建平郡天安中置,州治。

  领县二

  升原永安中置。

  赤谷永安中置。

  真君郡天平中置,治东多城。

  武昌郡武定四年置,治围城。

  廓州武定元年置。治肆州敷城界郭城。

  领郡三

  广安郡武定元年置。

  永定郡武定元年置。

  建安郡武定元年置。

  武州武定元年置。治雁门川,武定三年始立州城。

  领郡三

  县四

  吐京郡武定八年置。

  领县二

  吐京武定三年置。

  新城武定三年置。

  齐郡武定元年置,州治。

  领县二

  昌国武定元年置。

  安平武定元年置。

  新安郡武定元年置。

  西夏州寄治并州界。

  领郡二

  太安郡

  神武郡。

  宁州兴和中置,寄治汾州介休城。

  领郡四

  武康郡武定四年置,治东多城。

  灵武郡武定元年置。

  初平郡武定元年置。

  武定郡武定元年置。

  灵州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镇,孝昌中改,后陷关西。天平中置,寄治汾州隰城县 界。郡县关。

  前自恆州已下十州,永安已后,禁旅所出,户口之数,并不得知。

  汉朝初年,魏无知被封为高良侯,他的儿子名均,魏均的儿子名恢,魏恢的儿子名彦。魏彦的儿子魏歆,字子胡,幼年时就死去了父亲,颇有志气和节操,对经传史籍有广博的知识。汉成帝的时候,官职做到了巨鹿太守,退休后家居在巨鹿。魏歆的儿子魏悦,字处德,性格深沉厚重而大度有气量,宣城公赵人李孝伯对他非常器重,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魏悦官任济阴太守,因为他有很好的政绩而受到世人的称颂。

  魏悦之子魏子建,字敬忠。他脱去布衣而赴朝廷做官,官职接连升迁而任太尉从事中郎。起初,本朝世宗时平定氐人,就在武兴这个地方设立镇,不久改为东益州。后来这里的镇将、刺史施政违背民意,失去人心,当地氐人由此而作乱,于是成为边患,朝廷就任命魏子建为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到任之后,对当地百姓广施恩德,示以诚信,大力推行感化教育,于是这一带远近安宁清静。正光五年(524),南北两秦城的莫折念生、韩祖香、张长命等人相继叛逆,大家都认为秦州城的人个个都强悍勇敢,因为同类的缘故,他们全都会反叛,应当首先收缴他们的武器。魏子建却认为这些人屡次效力疆场,都是骁勇顽强之辈,对他们进行安抚就可以为我效力,如果对他们逼之太急就会使我们腹背受敌,于是就召集居住城中的男女老幼,用道理来说服他们;并且向朝廷上书说这些人本来没有犯什么罪,而且来这里的人都要求朝廷赦免。肃宗就听从他的意见下令宽厚地对待他们。魏子建把他们的父兄子弟分散到外地的郡县或戍地居住,使他们内外互相照顾,终于得以保全。后来氐人乘胜骚扰,在黑水屯营,魏子建就派兵暗中偷袭,前后斩杀和俘获的人非常多,威名赫赫,原先反叛的氐人到这时全部投降。魏子建就派人上报朝廷,肃宗对他予以嘉奖,诏令他兼任尚书作为代表朝廷的行台,仍任东益州刺史。于是,魏子建的威名震慑蜀地,梁州、巴州、益州、秦州等数州的军事,全都归他总揽。梁州刺史傅竖眼之子傅敬和对此心中不服,在洛阳用钱财大行贿赂,想替父亲谋求行台这个职位。早先,魏子建也曾屡次向朝廷请求回到京师,到这时,朝廷就派唐永代替魏子建任东益州刺史,傅竖眼因此而得以充任行台之职。魏子建将要回京的时候,氐人对他十分仰慕眷恋,相互跟随着阻断了道路。主簿杨僧覆走在前面对他们加以劝喻,氐人们愤怒地说:“我们要挽留刺史,而你却要把他送走!”把杨僧覆砍了数刀,几乎将他砍死。魏子建对他们慢慢加以劝慰诱导,过了上十天才得以成行,对当地官吏们赠送的礼物,一概都不接受。不久,东益州一带的氐人和蜀人相率反叛,攻逼刺史唐永,唐永只得弃城而逃,于是又丧失了一处藩城。当初唐永逃走时,魏子建的宾客和尚昙璨和巨鹿人耿显都落入氐人之手,氐人得知他们是魏子建的贵宾之后,就流着眼泪把他们的衣物追回来送还他们,并把他们送出白马城。氐人就是这样把对魏子建的敬爱加之于他的宾客。自从国家开辟华阳等郡以后,梁州的邢峦、益州的傅竖眼和魏子建,都是最早的刺史。当初,魏子建任前军将军之职,整整十年没有调任其他官职,在洛阳闲暇的时候,与吏部尚书李韶、李韶的堂弟李延实经常在一起下棋,当时的人都说他们沉溺于这种嗜好。子建常常说:“下棋对于机巧灵活、方正勇敢,可以得到很好的领悟。况且我没有被时代所重用,正好可以下棋玩耍。”到了他后来去边地任事,共有五年之久,都没有与人对局。

  魏子建回洛阳后,即被授予常侍、卫尉卿之职。当初,北海王元颢威逼朝廷,庄帝逃到北方,魏子建对他的亲信卢义僖说道:“北海王自绝于国家,甘称萧衍的藩属,我年纪已老,怎么能够做一个陪臣?”于是就携带全家到洛阳南边居住,直到元颢之乱被平定以后才又回来。他原先就患有风疒卑症,到这时病情加剧,因为职任在身事务繁忙,就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退职,皇帝特授予他右光禄大夫之职。邢杲被平定后,太傅李延实之子侍中李..充任大使,前往抚慰东边属地,当时外戚十分显贵,前来送行的人非常之多,魏子建也去送别。李延实对他说:“小儿今日要启程,你有什么话勉励他?”魏子建说道:“富贵者应当以盈满为戒。”李延实听了这话之后,久久地怅然有所思。到了庄帝杀掉..朱荣后,在河阴遭到..朱荣祸害的人的家属都为此率相吊贺。太尉李虔的第二个儿子李仁曜,是魏子建的女婿,往日也被..朱荣所害。子建对他的姨弟卢道虔说:“朝廷诛杀翦灭了强权,但元凶的党徒还在作梗,我没有听说朝廷对此有什么奇谋异略,恐怕事情不会就此罢休。这是李家祸害的开始,现在就吊贺不是太过于匆忙吗?”永安以后,李氏家族流离失散,有的遭到诛杀夷灭,正像魏子建原先所忧虑的那样。后来,魏子建任左光禄大夫,加封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

  魏子建自从出任州郡刺史,管辖太行山南广大地区,身处非常富裕的地方,又遇上天下多事之秋,但他能够洁身自好,清廉奉公,从不贪图财利中饱私囊。及至他回归京师,一家人连衣食都常常感到不充裕,他的清廉朴素的事迹,自始至终著称于世。他为人谨慎自重,从不随便交朋结友,只是同尚书卢义僖、姨弟泾州刺史卢道裕平素相互间亲密相处。他病重的时候,告诫他的两个儿子说:“生死寿命有限,而人都是有生命的,现今有的人死后加以厚葬,这是我平生所不取的;但赤身裸体用竹席裹着埋葬,也不是我意愿所求。我气绝之后,只须用寻常的服饰加以装殓就行。我生平聚散离合,前后曾三次娶妻,夫妻合葬之事,或许不合古训。况且你们的两位母亲早先已葬有旧茔,坟地久经修固,已有固定的处所。只是你们的次母坟墓在外地,可以迁入我家墓地之内,依照名分次序而定,葬在我的坟墓后边。像这样做就可以了,不须合葬。你们应当顺从我的心意,不要使我死后感到遗恨。”永熙二年(533)春,魏子建死于洛阳孝义里家中,时年六十三岁,朝廷封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谥号定为文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名收,一个名祚。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后来跟随父亲到边疆,正值四方多难之时,喜爱练习骑马射箭,想要凭借武艺实现自己的抱负。荥阳人郑伯调侃他说:“魏郎耍弄了多久的兵器?”魏收听了感到羞惭,于是就改变平日的志向而刻苦读书。夏天月夜,他坐在板床上伴着树荫诵读诗文,久而久之,床板都被他磨损不少,但精力始终没有废弛。终于因文章富于华采而崭露头角。起初凭借父亲的功绩而任太学博士,到..朱荣在河阴滥杀朝中士人时,魏收也在其中,只因天晚而得以幸免。

  吏部尚书李神俊器重魏收的才学,奏请朝廷授予他司徒记室参军之职。永安三年(530),任北主客郎中。前废帝即位后,精心选择近侍,诏令魏收试作《封禅书》,魏收下笔立就,不打草稿,全文将近千字,写成之后改动的地方没有几处。当时,黄门郎贾思同在皇帝身旁侍立,对魏收的文才深感惊异。对皇帝说道:“即使以曹植七步能诗的才华,也不能超过这个人。”于是把他升为散骑侍郎,不久又令他掌管撰写起居注,并且编修国史。不多时又兼任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岁。出帝初年,又诏令魏收任中书侍郎,为朝廷起草的文诰积案盈箱,但都很称皇帝的心意。黄门郎崔..跟从齐献武王入朝,气焰逼人,不可一世,魏收当初就是不上他的家门。崔..为皇帝撰写《登祚赦》,文中说“朕托体孝文”,魏收讥笑其文过于平直。正员郎李慎将此事告知崔..,崔..深感气愤和忌恨。当时前废帝死,令魏收起草诏书,崔..就扬言说:“魏收在北魏普泰年间出入宫廷,有一次替皇帝起草诏书,文词意旨都显得非常好,但是那些举旗起义的人,全都是叛逆之徒;再者,魏收的父亲年岁已老,他理当解除官职回家侍养。”御史台将要对魏收加以弹劾,幸亏尚书辛雄出来为他在中尉綦俊面前说话,此事才得以消解。魏收有个出身低微的弟弟魏仲同早先没有被叙用,为此感到恐惧,就将他登记入籍,遣送还乡去服侍他的父亲。出帝曾经出动大批士卒,在嵩少山之南狩猎,前后十六天,当时已经是寒冬腊月,朝廷和百姓对此都嗟怨不已。皇帝和随从官员全都是穿着胡服骑着马,宫女和众妃不分主仆混杂其间,还有奇装异饰的歌妓舞女,种种情形多不符合礼度。对此,魏收想要进言又感到畏惧,想要保持沉默却又不能自已,于是就作了一篇《南狩赋》加以讽谕,时年二十七岁,文章虽然辞藻繁富华丽,但毕竟是雅正之作。皇帝读了之后亲手写下诏书给予回答,对它十分褒扬赞美。郑伯知道后对魏收说:“你要是没有遇上我,现在还只能去张弓逐兔哩。”当初,齐献武王坚决推辞天柱大将军的职位,皇帝令魏收起草诏书,答应他的请求,并且想要升任其为相国,就问魏收相国属于哪个等级,魏收照实回答,皇帝才没有这样做。魏收既然没有猜度出皇上要任用其为相国的本意,就因为先前的事而惴惴不安,因而请求免去官职,皇帝诏令准许。过了一段时间,又授予魏收为其兄之子广平王元赞的开府从事中郎,魏收不敢推辞,就写了一篇《庭竹赋》以表达自己的心意。不久兼任中书舍人,才气声誉与济阴人温子升、河间人邢子才并列,世人称之为三才。当时出帝猜忌献武王,两人之间有较深的隔阂,于是魏收就托病坚决推辞而被免去职位。他的舅父崔孝芬对此感到奇怪,问魏收为什么要这样做,魏收回答说:“我害怕献武王会兴晋阳之兵。”不久,献武王自南而上,出帝向西入关。

  魏收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帮助王昕出使梁朝,王昕人品风流而长于文辩,魏收辞藻富丽而超逸,萧衍及其群臣都对他们倍加敬重。先前,南北刚刚和好,李谐、卢元明首先充当使者,两人的才干,都受到邻国的尊重。到了这一次,萧衍称赞说:“卢元明、李谐著称于当世,王昕、魏收重新兴盛于现时,不知今后又将是怎样啊?”文襄王启奏皇帝授魏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武定二年(544),升任正常侍,领兼中书侍郎,仍然编修国史。有一次,皇帝宴请朝廷百官,问众人是什么原因叫“人日”,大家都不知道。魏收说道:“晋代议郎董勋所撰《答问》一文中,说民间习俗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当时邢邵也在旁边,感到非常惭愧。自从南北和好,往来书信中常常说“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萧衍后来派使者,书信上就去掉了“彼”字,称自己一方还是用“此”,这是要表示没有外心的意思。魏收撰写的回信中说:“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此后南人复信,都依此为本。后来齐献武王入朝,静帝授予他相国之职,献武王坚决推让,就令魏收给他写一封书函。写成之后呈上审阅,当时文襄王在一旁侍立,献武王指着魏收说:“这人是又一个崔光。”武定四年(546),献武王在西门豹祠设宴集会,他对司马子如说:“魏收做史官,在史书里写了我的善与恶。听说在北伐的时候,许多朝中权贵经常用酒食款待史官,司马仆射你是不是也曾款待他呢?”在座的人都一齐大笑。献武王又对魏收说:“你不要因为看到元康等人在我眼下往来趋奉,就说我认为他们勤勉辛劳,我后世的身名全在你的笔下,不要说我这个人不明智。”不久,魏收被授任兼著作郎。

  静帝曾经在秋末之时举行大射礼,令参加的人都赋诗,魏收在他的诗篇结尾说:“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文襄王认为诗意壮伟,对在场的人说:“朝廷今天有魏收,是国家的光采。他的文笔高雅而通俗,文辞通达,纵横捭阖,我也叫邢子才、温子升经常写诗作文,但他们在文辞气势方面却赶不上魏收。我有时候心中蕴藏着某种思想感情,却往往容易忘怀而未能表达出来,说出来又言不尽意,意思总是表达得不清楚。到了魏收把他起草的文稿呈给我看时,我都认为把我的意思表达得十分周密完备。这也真是难得。”后来又授予魏收兼主客郎之职,接待萧衍派来的使者谢..和徐陵。侯景攻陷台城的时候,萧衍属下鄱阳王萧范当时任合州刺史,文襄王令魏收写了一封信去晓之以理。鄱阳王萧范接到书信之后,就带领他的部下西上,某州刺史崔圣念就进入并占据了合州城。文襄王对魏收说:“现在又平定了一个州,你出了大力,但遗憾的是‘尺书征建邺’的意愿还未能得以实现。”

  文襄王死后,文宣王到了晋阳,令魏收与黄门郎崔季舒、高德正、吏部郎中尉瑾一道在北第参掌机密。又转授秘书监之职,兼著作郎,又授任定州大中正。当时北齐皇帝将要受禅,杨忄音奏请将魏收安置在别馆,令他撰写禅代诏册等各种文件,派徐之才把守馆门不让他出去。天保元年(550),魏收升任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并封为富平县子。

  天保二年(551),魏收奉诏撰写魏史,被授予魏尹,享受优厚的俸禄,专门在史阁任事,不管州郡的政事。当初,皇帝令朝中群臣一个个谈论自己的志向,魏收说道:“臣愿聘直词于东观,早日写出《魏书》。”因此,皇帝就让魏收专心从事《魏书》的编撰工作。又诏令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修史之事,高隆之仅仅是挂名而已。皇帝敕令魏收说:“你尽管秉笔直书,我决不会像魏太武帝那样诛杀史官。”先前,北魏初年邓渊撰写《代纪》十余卷,其后崔浩掌管编修国史,游雅、高允、程骏、李彪、崔光、李琰之等人相继从事这项工作。崔浩采用编年体,到李彪才开始分为纪、表、志、传,史书还不曾问世。世宗时,命邢峦追忆撰写了《高祖起居注》,编写到了太和十四年(490),又命崔鸿、王遵业补充续写。往下截止于肃宗,所积累的史料非常齐全。济阴王元晖业又撰写了《辨宗室录》三十卷。于是,魏收就与通直常侍房延..,司空司马辛元植,国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对史实进行广泛收集,反复斟酌,从而写成《魏书》。辨别确定各种名称,甄别选用各种史料,又搜集亡佚、遗漏的史实,缀补续写后来的事实,终于完整地撰写出一代史籍,具表呈上皇帝审阅。撰成一个朝代的堪称典范的历史巨著,共有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共计一百一十卷,于天保五年(554)三月上奏朝廷。这一年秋天,朝廷授予魏收梁州刺史之职,魏收因为其修史的志向还没有完全实现,就上奏皇帝请求让他成就未竟之业,皇帝依允了他的请求。同年十一月,又写成十志上奏朝廷,计有:《天象志》四卷,《地形志》三卷,《律历志》二卷,《礼志》、《乐志》四卷,《食货志》一卷,《刑罚志》一卷,《灵征志》二卷,《官氏志》二卷,《释老志》一卷,共二十卷,续在纪传之后,合成一百三十卷,分为十二册。这部史书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