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千金方
  3. 痈疽第二

痈疽第二

翻译 原文

  (脉七首 论一首 方八十七首脉数身无热即有内痈。

  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洗洗恶寒,若有痛处,当结为痈。

  脉浮而数,身体无热,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处,其人当发痈肿。

  脉微而迟必发热,脉弱而数,此为振寒,当发痈肿。

  凡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即为营,数即为卫。营卫相逢,即结为痈。热之所过,即为痈脓。身有痛处,时时苦有疮。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当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器所伤,亡血之故也。

  趺阳脉滑而数,法当下重少阴。脉滑而数,妇人阴中生疮。

  论曰∶夫痈疽初发至微,人皆不以为急,此实奇患,惟宜速治。稍迟缓即病成。以此致祸者不一。但发背,外皮薄为痈。外皮浓者,为疽,宜急治之。

  凡痈疽始发,或似小疖,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如米粒大白脓子,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见有小异,即须大惊忙,急为攻治及断口味,速服诸汤,下去热毒。若无医药处,即灸当头百壮。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壮,数灸不必多也。复敷以冷药种种救疗,必速瘥也。

  凡用药贴,法皆当疮头处开孔,令泻热气。亦当头以火针针入四分即瘥。

  凡痈疽、瘤、石痈、结筋、瘰 ,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用不致祸也。

  凡痈,无问大小,已觉即取胶如手掌大,暖水浸令软,看大小当头上开一孔如钱眼大,贴肿上令相当,须臾干急。若未有脓者,即定不长。已作脓者,当自出。若以锋针当孔上刺出脓,大好,至瘥乃洗去胶。

  凡肿,根广一寸以下名疖,一寸以上名小痈,如豆粒大者名 子,皆始作。急服五香连翘汤下之,数剂取瘥乃止。

  凡痈,高而光大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者,不须攻之。但以竹叶黄 汤申其气耳。肉正平为无脓也,痈卒痛,以八味黄 散敷之。大痈七日,小痈五日。其自有坚强者,宁生破,发乳。若热手不可近者,先内服王不留行散,外摩发背膏。若背生破无苦,在乳宜令极熟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疮熟也,宜针之,针法要得着脓,以意消息,胸背不过一寸。

  斟量不得脓,即与食肉膏散着锐头,纳痈口中,如体气热歇,即服木占斯散。五日后痈欲着痂者,即服排脓风塞散。

  凡痈,破之后便绵 欲死,内寒外热(缺文),肿有似痈而非者,当以手按肿上无所连,乃是风毒耳,勿针之。但服升麻汤,外摩膏。破痈口当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针之。务令极热,热便不痛。破后败坏不瘥者,作猪蹄汤洗之,日二度。夏用二日,冬用六七日。用汤半剂亦可。凡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敷食肉膏散,恶肉净后,敷生肉膏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当断绝房室,忌风冷,勿自劳烦,俟筋脉平复,乃可任意耳。缘新肉易伤,伤则里溃,溃则重发,发则难救,慎之慎之,白痂最忌。

  凡诸暴肿,一一不同,无有近远,皆服五香连翘汤。刺去血,以小豆末敷之。其间数数以针刺去血。若失疗已溃烂者,犹服五香汤及漏芦汤下之。随热多少根据方用之,外以升麻汤拓洗熨之,摩升麻膏。(二方俱见后丹毒篇)。若生息肉者,以白 茹散敷之,青黑肉去净即停止,好肉生敷升麻膏。如肌不生敷一物黄 散。若敷白 茹,青黑恶肉不尽者,可用漆头 茹散半钱和白 茹散三钱,稍稍敷之。其散各取当色单捣下筛,成散用之。此数法(《集验》用治缓疽)。

  或身中忽有痛处,如遭打扑之状,各曰气痛。痛不可忍,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此皆由冬时受温气,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摩丹参膏。又以白酒煎杨柳皮及暖熨之。有赤气点点者,即刺出血也。其五香连翘汤及小竹沥汤可服数剂。勿以一剂未瘥便止,以谓药无效,即祸至矣。中间将白薇散佳。

  又有气肿痛,其状如痈肿,无头虚肿色不变,但皮急痛,不得手近,亦须服此五香汤,次白针泻之,次与蒺藜散敷之。

  胸中痛短气者,当入暗室中,以手中指捺左眼,视若见光者,胸中有结痈。若不见光者,是

  经云∶气宿于经络中,血气俱涩不行,壅结为痈疽也。又言∶热之所作,其后为痈,又阳气溱集,寒化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也。由人体有热,被寒冷搏之而脉凝结不行,热气壅结成痈疽。方有灸法,亦有温治法。以其中冷未成热之时,其用冷药贴敷之。治热已成,以消热令不成脓也。赤色肿有尖头者,藜芦膏敷之。一云醋和蚌蛤灰涂,干则易之。

  余平生数病痈疽,得效者即记之。考其病源,多是药气所作,或有上世服石,遂令子孙多有此疾。食中尤不宜食面,及酒蒜,及慎温床浓被。能慎之者,可得终身无他,此皆躬自验之,故特论之也。

  五香连翘汤
  治一切恶核瘰 、痈疽、恶肿患方。

  青木香 沉香 丁香 熏陆香 麝香 连翘 射干 升麻 独活 寄生 通草(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四升,纳竹沥三升煮,更取三升,分三服,取快利。(《肘后》有紫葛、甘草、无通草。治恶肉恶脉、恶核风结肿气痛。《要籍喻义》有黄 、甘草、芒硝各六分。《千金翼》云∶未瘥,中间常服佳。与小儿篇方小异)。

  黄竹叶汤
  治痈疽发背方。

  黄 甘草 黄芩 芍药 麦冬(各三两) 当归 人参 石膏 川芎 半夏(各二两)生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竹叶,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日三夜一。

  八味黄散方
  黄 川芎 大黄 黄连 芍药 莽草 黄芩 栀子仁(等分

  上八味治下筛,鸡子白和如泥,涂故帛上,随肿大小敷之,干则易。若已开口,封疮上,须开头令歇气。

  王不留行散
  治痈肿不能溃,困苦无赖方。

  王不留行子(三合,《千金翼》作一升) 龙骨 当归(各二两) 野葛皮(半分) 干姜 桂心(各一两) 栝蒌根(六分)

  上七味治下筛,食后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习习为度,不知稍加之,令人安稳,不 ?

  ?》云∶治痈疽及诸杂肿已溃,皆服之。)

  内补散
  治痈疽发背,妇人乳痈、诸疖未溃者,便消不消者,令速溃疾愈方。

  木占斯 人参 干姜(一云干地黄) 桂心 细辛 浓朴 败酱 防风 栝蒌根 桔梗甘草(各一两)

  上十一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药入咽觉流入疮中。若痈疽灸之不能发坏者,可服之。

  未坏者去败酱。已发脓者,纳败酱。服药日七八,夜二三,以多为善。若病在下,当脓血出,此为肠痈也。病在里痛者,服此即不痛。长服治诸疮及疽痔,已溃便早愈,医人不知用此药。发背无有治者,若始觉背上有不好处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药力行,觉渴止便消散。若虽已坏,但日夜服勿住药,肿自消散不觉。欲长服者,当去败酱。妇人乳痈,宜速服此。一方无桂心,名木占斯散,主痈疽坚结。若已坏者,速愈。未坏者,使不成痈便消。(张文仲无桂心。刘涓子云∶此是华佗方)。

  排脓内塞散
  治大疮热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

  防风 茯苓 白芷 桔梗 远志 甘草 人参 川芎 当归 黄 (各一两) 浓朴(二两) 桂心(二分) 附子(二枚) 赤小豆(五合,酒浸熬之)

  上十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猪蹄汤
  治痈疽发背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黄 黄连 芍药(各三两) 黄芩(二两) 蔷薇根 野狼牙根(各八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三斗,煮猪蹄令熟,澄清取二斗,下诸药,煮取一斗,去滓,洗疮,一食顷,以帛拭干,贴生肉膏,日二。如痛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又方 治痈疽发十指,或起膀胱,及发背后生恶肉者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当归 芎 芍药 大黄 黄芩 独活 莽草(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三斗,煮猪蹄取八升,去滓,纳诸药,取四升,去滓,渍疮两食顷洗,拭干敷麝香膏。

  麝香膏
  治痈疽及发背诸恶疮,去恶肉方。

  麝香 茹(一作真珠) 雄黄 矾石(各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以猪膏调和如泥涂之,恶肉尽止,却敷生肉膏。

  食恶肉膏方
  大黄 川芎 莽草 真珠 雌黄 附子(生用各一两) 白蔹 矾石 黄芩 茹(各二两) 雄黄(半两)

  上十一味 咀,以猪脂一升半,煎五六沸,去滓,纳 茹、矾石末,搅调敷之疮中,恶肉尽乃止。

  治痈肿,恶肉不尽者方∶蒴 灰 锻石(《肘后》作白炭灰)

  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膏成敷之,食恶肉,亦去黑子。此药过十日不中用。

  又方 生地黄汁煎如胶,作饼子贴之,日四五度。

  漆头茹散
  食恶肉散方。

  漆头 茹 硫黄 丹砂 麝香 马齿矾 雄黄 雌黄 白矾(各二两)

  上八味治下筛,以粉之,吮食恶肉。(《翼方》敷贴,无白矾、雌黄,有藜芦。云∶亦作膏和敷之,又处疗痈疽篇无丹砂。《广济方》疗痈肿脓溃,疮中有紫肉,破不消,以此散掺或内蚀之)。

  白茹散
  茹 矾石 雄黄 硫黄(各二分

  上四味治下筛,纳疮中,恶肉尽即止,不得过好肉。

  生肉膏
  治痈疽、发背坏后生肉方。

  生地黄(一斤) 辛夷(二两) 独活 当归 大黄 黄 川芎 白芷 芍药 黄芩 续断(各一两) 薤白(五两)

  上十二味 咀,以腊月猪脂四升,煎取白芷、黄下之,去滓,敷立瘥。

  又方 干地黄(三两) 甘草 当归 白芷 苁蓉 蜀椒 细辛(各二两) 乌喙(六分,生用) 蛇衔(一两) 薤白(二十茎)

  上十味 咀,以醋半升渍一宿,次日以猪膏三斤,煎令沸三上三下,膏成涂之,立瘥蛇衔

  生肉膏
  治痈疽金疮败坏者方。

  蛇衔 当归(各六分) 干地黄(三两) 黄连 黄 黄芩 大黄 续断 蜀椒 芍药 白芨 川芎 莽草 白芷 附子 甘草 细辛(各一两) 薤白(一把)

  上十八味 咀,醋渍二宿,以腊月猪脂七升煎,三上三下,醋尽下之,去滓,取敷,日二夜一。(崔氏有大戟、独活各一两,无地黄、黄 、黄连、续断、白芨、川芎、白芷、甘草)。

  五香汤
  治热毒瓦斯卒肿,痛结作核,或似痈疖而非使人头痛、寒热气急者,数日不除杀 ?

  青木香 藿香 熏陆香 沉香 丁香(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作,并以滓敷肿上。(《千金翼》以麝香代藿香)。

  漏芦汤
  下之之方。

  漏芦 白芨 黄芩 麻黄 白薇 枳实 升麻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快下之,无药处单用大黄亦得。(《肘后》云∶治痈疽、丹疹、毒肿、恶肉。《千金翼》无白薇。刘涓子无芍药,有连翘,治时行热毒变作赤色,痈疽、丹疹、毒肿及目赤痛生障翳。若热盛者,可加芒硝二两。《经心录》无白薇,作知母、犀角、芒硝各二两)。

  丹参膏方
  丹参 蒴 莽草 蜀椒 踯躅(各二两) 秦艽 独活 白芨 牛膝 菊花 己(各一两)

  上十二味 咀,以醋二升,渍一宿,夏半日。如急用便煎猪脂四升,煎令醋气歇,慢火煎,去滓,用敷患处,日五六度。(《肘后》云∶用防风不用防己,治恶肉、恶核、瘰、风结诸肿。云∶此膏亦可服)。

  小竹沥汤
  治气痛方。

  淡竹沥(一升) 射干 杏仁 独活 枳实 白术 防己 防风 秦艽 芍药 甘草 茵芋茯苓 黄芩 麻黄(各二两)

  上十五味 咀,以水九升,煎取半,下竹沥,取三升,分四服。

  白薇散方
  白薇 防风 射干 白术(各六分) 麻黄 秦艽 当归 防己 乌头 青木香 天门冬 枳实 独活 葳蕤 山茱萸(各四分) 柴胡 白芷(各三分) 莽草 蜀椒(各?

  上十九味治下筛,以浆水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蒺藜散
  治气肿痛方∶

  上用蒺藜子一升,熬黄为末,以麻油和如泥,炒令焦黑,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无蒺藜以赤小豆为末,和鸡子如前敷,干即易,妙。

  藜芦膏
  治赤色肿,有尖头者方。

  藜芦(二分) 黄连 矾石 雄黄 松脂 黄芩(各八分)

  上六味为末,以猪脂三升煎令熔,调和敷上 癣头疮极效。又治浅疮,经年抓搔痒处成孔者。

  瞿麦散
  治痈排脓止痛,利小便方。

  瞿麦(一两) 芍药 桂心 赤小豆(酒浸熬) 麦门冬 川芎 黄 当归 白蔹(各二两)

  上九味为末,先食,酒下方寸匕,日三。

  (《翼方》有细辛、苡仁、白芷,不用桂心、麦门冬、白蔹,治诸痈溃及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而不可忍者)。

  薏苡仁散
  治痈肿令自溃,长肉方。

  薏苡仁 桂心 白蔹 当归 苁蓉 干姜(各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先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

  黄茯苓汤
  治痈疽溃后脓太多,虚热方。

  黄 麦门冬(各三两) 生姜(四两) 五味子(四合) 川芎 茯苓 桂心(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取四升,分六服。(《翼方》有远志、人参、当归各二两,甘草六两)。

  内消散
  治凡是痈疽,皆宜服之方。

  赤小豆(醋浸一升,熬) 人参 甘草 瞿麦 当归 猪苓 黄芩(各二两) 白蔹 薏仁 黄(各三两) 防风(一两) 升麻(四两)

  皮散
  治痈疽脓血内漏,诸漏败坏,男发背女乳房及五痔,皆宜服之方。

  皮 蜂房(各一具) 地榆 附子 桂心 当归 续断(各五分) 干姜 蜀椒 本(各四分) 浓朴(六分)

  上十一味治下筛,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取瘥。加斑蝥七枚,益良。

  凡患肿,皆因宿热所致,须服冷药,瘥后有患冷利不止者方∶

  人参 龙骨 赤石脂 甘草 干姜(各二两) 附子(一枚)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栀子汤
  治表里俱热,三焦不实,身体生疮及发痈疖。大小便不利方。

  栀子仁(二七枚) 芒硝(二两) 黄芩 甘草 知母(各三两) 大黄(四两)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减半,下大黄,取一升八合,去滓,纳芒硝,分三服。

  五利汤
  治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发痈疽无定处,大小便不通方(刘涓子名大黄 ?

  芒硝(一两) 升麻 黄芩(各二两) 大黄(三两) 栀子仁(五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芒硝,分四服,快利即止。

  干地黄丸
  凡壮热人能长服之,终身不患痈疽,令人肥悦耐劳苦方。

  干地黄(五两) 芍药 甘草 桂心 黄 黄芩 远志(各二两) 石斛 当归 大黄(各三 ?

  上十五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 治虚热消疮疖方。

  干地黄(四两) 大黄(六两) 芍药 王不留行 茯苓 甘草 远志 麦门冬 人参 升麻 黄芩(各三两) 桂心(六两)

  上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久服令人肥健。

  一方有枳实三两(《外台》无甘草、远志、麦门冬、人参、升麻、黄芩)。

  又方 治虚劳客热,数发痈肿疮疖,经年不除方。

  干地黄(四两) 黄 黄芩 大黄 黄连 泽泻 细辛(各三两) 甘草 桂心 芍药 茯苓 干漆(各二两) 人参(一两) 天冬(五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久服延年,终身不发痈疽。凡方中用大黄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曝干用之,热多倍大黄。(《要籍喻义》不用泽泻)。

  地黄煎
  补虚除热,散乳石毒痈疖痔疾,悉宜服之方。

  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覆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滓,再煎令如饧,丸如弹丸许,酒服,日三,勿加,百日痈疽永不发。

  枸杞煎
  治虚劳,轻身益气,令人有力,一切痈疽永不发方。

  枸杞三十斤锉,叶生至未落可用茎,叶落至未生可用根,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淀,将滓更入釜与水根据前,煮取五斗,并前澄清去淀,釜中煎,取二斗许,更入小铜锅子煎如饧止,或器盛。重汤煮更好。每日旦服一合半,日再,渐加。

  治风湿体痛,不能饮食,兼痈疽后补虚羸方∶

  蔷薇根 枸杞根(各一百斤) 生地黄 食蜜(各十斤)

  上四味 咀,先以水煮二根令味浓,取二斛去淀,次纳地黄煮令烂,绞去滓,微火煎令如粥,次纳蜜和令相得,每食后服如弹丸许。

  拓肿方∶

  大黄 黄芩 白蔹 芒硝(各三分)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汁,以故帛四重蘸汁中,以拓肿处,干即易之,无度数,昼夜为之。

  又方 青木香 犀角 大黄 栀子仁 紫檀香 升麻 黄芩 羚羊角 黄连 甘草芒硝 射干 黄柏 白蔹(各二两) 地黄汁(五合) 麝香(二分研入)

  上十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少冷,以故帛两重蘸汤中,拓肿处,干即易之,日夜数百度。

  又方 治颈项及胸背有大肿赤发,即封之令不成脓方。

  朴硝(五两) 香豉 生地汁(各半斤)

  上三味合捣,煮令地黄烂熟,敷肿处,浓二分,日三四易,至瘥止,此兼治一切肿。

  又方 治痈肿痛烦闷方。

  用生楸叶十重贴之,以帛裹令缓急得所,日二易。止痛兼消肿蚀脓,甚良,胜于他物。

  如冬月先收干者,临用时以盐润之。亦可薄削楸皮用之。

  又方 治大人小儿痈肿方。

  用生猪脑子敷纸上贴之,干则易之,日三度。

  又方 芥子为末,汤调,敷纸上贴之。(《千金翼》以猪胆和涂之)。

  又方 白姜石末,蒜和捣,敷上。

  又方 捣马鞭草,敷上即头出。

  灸方
  灸两足大KT 趾歧中立瘥,仍随病左右。

  治痈始觉肿令消方∶

  大黄 通草 葶苈 莽草(各等分)

  上四味为末,以水和敷上,干则易之。

  又方 以莨菪末,三指撮,水和服之,日三。神良。

  治痈方∶

  以芫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

  治痈疽发腹背阴匿处,通身有数十痈者方∶

  取干牛屎烧灰,治下筛,以鸡子白调涂之,干复易。

  若已结脓使聚长方∶

  栝蒌根为末,苦酒和敷,燥复易,赤小豆亦佳。

  治痈有脓令溃方∶

  用鸡羽三七枚烧末,服之即溃。

  又方 人乳和面敷上,比晓脓血尽出,不用手近。

  治痈肿发背初作,及经十日以上,肿赤 热毒瓦斯盛,日夜疼痛,百药不效方∶

  鸡子(一枚) 新出狗屎(如鸡子大)

  上二味搅和,微火煎令稀稠得所,捻作饼子,于肿头坚处贴之,以纸粘贴,以帛抹之,时时看视,觉饼子热即易,勿令转动及歇气,经一宿定。如多日患者,三日贴之,一日一易,至瘥止。此方秽恶不可施之贵胜,然其愈疾一切诸方皆不可及,自外诸方还复备员设仪注而已。学人当晓此方,以备诸急尔。

  乌麻膏
  治诸漏恶疮,一十三般疔肿,五色游肿,痈疖毒热,狐刺蛇毒,狂犬虫野狼六畜所伤不可识者,二十年漏金疮,中风,皆以此膏贴之,恶脓尽即瘥。止痛生肌,一贴不换药,唯一日一度拭去膏上脓再贴之,至瘥止。

  生乌麻油(一斤) 黄丹(四两) 蜡(四分)

  上三味,以腊日前一日从午,纳油铜器中微火煎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药成,至午时出。惟男子合之。毋令小儿、女子、六畜等见。

  治诸肿贴方∶

  紫葛(十分) 大黄(五分) 青木香(一分) 元参 白蔹 黄芩 黄连 榆白皮 升麻 由跋 ?

  上十一味治下筛,以生地黄汁和如泥,敷肿上,干则易。无地黄汁以米醋和之。

  松脂膏
  治痈肿方。

  松脂(一斤半) 猪脂(一合半) 黄芩 黄连 黄 大黄 当归 芍药 川芎 ?

  上八味 咀,合二脂,微火煎,三上三下,绵绞去滓,火炙敷纸上,随肿大小贴之,日三易,即瘥。

  又方 松脂(一斤) 猪脂(半斤) 白蜡(四两) 大黄(一两) 黄芩 黄连 黄柏 当归 芍药 川芎 细辛 白芷 防风 莽草 白蔹(各半两)

  上十五味 咀,先煎二脂、白蜡令烊,次纳诸药,煎三上三下,以绵及布绞,注水中为饼,取少许火炙之,敷油纸上贴疮处。(《翼方》有黄 一两)。

  青龙五生膏
  治痈疽痔漏,恶疮、脓血出,皆以此方导之。

  生梧桐白皮 生桑白皮 生柏白皮 生青竹茹 生龙胆草(各五两) 蜂房 皮 蛇蜕皮(各一具) 雄黄 雌黄(各一两) 蜀椒 附子 川芎(各五分)

  上十三味 咀,以三年苦酒二斗浸一宿,于炭火上炙干捣,下细筛,以猪脂二升半,微火煎令相得如饴,以新白瓷器盛着水中,随病深浅敷之,并以清酒服如枣核大,日一。

  治痈疽、痔漏、恶疮、妇人妒乳、漆疮方∶

  野葛 芍药 薤白 当归 通草(各二分) 附子(一分)

  上六味 咀,醋浸半日,先煎猪脂八合,令烟出,纳乱发二分令消尽,下之待冷,又纳松脂八分,蜡二分,更着火上和,次纳诸药煎令沸,三上三下,去滓,以故帛敷药贴肿上,干即 ?

  灭瘢膏
  治诸色痈肿、恶疮瘥后有瘢痕方。

  安息香(一作女萎) 矾石 野狼毒 羊踯躅 乌头 附子 野葛 白芷 乌贼骨 皂荚 天雄 芍药 川芎 赤石脂 大黄 当归 莽草 石膏 干地黄 地榆 白术 续断 鬼臼 蜀 ?

  上二十六味捣末,用成煎猪脂四斤,和煎,三上三下,以好盐一大匙下之,膏成须服者,与服。须摩者,与摩,勿近目处。忌妊娠人。若灭瘢,以布揩令伤敷之。若鼻中息肉,取如大豆纳鼻中。如瘀血者,酒服如枣核大。痔漏者,以绵裹如梅子大纳下部。中风者,摩患上取瘥。崩中亦纳之。其灭瘢,取少许和鹰屎白敷之,取腊日合之神效。(《翼方》有 石一两)。

  治脓溃后,疮不合方∶

  烧鼠皮一枚为末,敷疮孔中。

  又方 熟嚼大豆敷之。

  又方 炒乌麻令黑熟捣,敷之。

  又方 牛屎敷之,干即易。

  又方 烧破蒲席灰,腊月猪脂和,纳孔中。

  治痈疖久不瘥方∶

  用马齿菜捣汁煎,敷之。

  治痈溃后脓不断,及为诸物刺伤疮不瘥方∶

  石硫黄粉上一味,取箸一茎, 碎头,少湿,纳硫黄中以刺疮孔,疮瘥为度。

  治痈肉中如眼,诸药所不效者方∶

  取附子削令如棋子安肿上,以唾贴,以火炙之,令附子欲焦,复唾湿,以火炙之,如是三度,令附子之热气彻内即瘥。此法极妙。

  练石散
  治痈有坚如石核者,复大色不变,或作石痈方。

  粗理黄石(一斤) 鹿角(半斤烧) 白蔹(三两)

  上三味,以醋五升,烧石赤纳醋中不限数,以醋减半止,细捣末,以余醋和如泥,浓敷之,干即易,取消止,尽更合。诸漏及瘰 ,其药悉皆用之。仍火针针头破敷药。又单磨鹿角、半夏末和敷之,不如前方佳也。

  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方∶

  生商陆根熟捣敷之,干即易,取软为度。

  又治湿漏诸痈疖。

  又方 蜀桑根白皮阴干捣末,烊胶,酒和药敷肿,根即拔。

  又方 莨菪子为末,醋和敷疮,根即拔。

  又方 蛇蜕皮贴之,经宿便瘥。

  又方 栎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之,以涂肿上,干更涂,不过十度,即愈。

  又方 梁上尘 葵根茎灰(等分)

  上二味以醋和敷之,即瘥。

  又方 当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如不出,益壮数乃佳。凡发肿至坚有根者,名曰石痈。

  治恶毒肿或着阴卵,或着一边,疼痛挛急,引小腹不可忍者,一宿杀人方∶

  取茴香草捣汁,饮一升,日三四服,滓敷肿上。冬月阙生者,根亦可用。

  治风劳毒肿,疼痛挛急,或牵引小腹及腰髀痛方∶

  用桃仁一升研,以酒三升搅和,顿服之。浓衣被盖令汗,不过三剂瘥。

  治脚肿向上至腹,即杀人者方∶

  用赤小豆一斗,以水三斗煮令烂,出豆以汁浸脚至膝,每日一度,瘥止。若已入腹不须浸,但煮豆食之。忌盐菜米面等。渴饮汁,瘥乃止。

  麻子小豆汤
  治毒肿无定处,或赤色恶寒,或心腹刺痛烦闷者,此是毒瓦斯深重所致方∶

  麻子 赤小豆(各五升) 生商陆(三升) 附子(二两) 射干(三两) 升麻(四两)

  上六味 咀,以水四斗,先煮四味,取二斗半,去滓,次研麻子碎,和汁煮一沸,去滓,取汁煮豆烂,其汁每服五合,日二夜一。当利小便为度,肿退即瘥,并食豆。

  治一切肿毒,疼痛不可忍者方∶

  取蓖麻子熟捣,敷之即瘥。

  治诸疮着白痂复发方∶

  大蒜 鼠屎 香墨(等分)

  上三味为末,敷之日三。

  治疖子方∶

  凡疖无头者,吞葵子一枚,不得多服。

  又方 生椒末 釜下土(等分)

  上二味为末,醋和涂之。(《翼方》有曲末,为三味)。

  又方 狗头骨 芸薹子(等分)

  上二味为末,醋和敷之。

  又方 以鼠粘根叶贴之。

  又方 雀屎水和敷之。

  又方 烧葛蔓灰封上,自消。牛粪灰封之亦佳。

  孔纬  

  鲁国公孔纬做丞相后,对他的外甥侄子说:“我不久前任兵部侍郎时,和晋公王铎,充当弘文馆学士,审理馆中事务。上任后,巡视办公厅。晋公说他从前任兵部侍郎时,和宰相邠公杜悰充当了弘文馆直学士,审理馆中事务。晚春,留他在这个大厅内观赏牡丹,说道:'这个办公厅等到让无逸住时,只要一间。现在如此壮丽,你很不知道,它不久将会化为灰烬',他听了这话,记在心里。他又告诉我说,'明公将来也会占据这个位置。或许还可以。从你以后的人,就会遭遇那种事'。从我今天的情况来看,邠公的话,已说中了现在的大致情况。”这时昭宗继承帝位,孔纬任宰相,朝廷各种体统,破坏无余,所以孔纬感于从前邠公的话而伤感时势。

  李克助  

  李克助是大理寺正卿,昭宗帝在华州。郑州县令崔銮,有百姓告发他提高丝绸价格。刺史韩建命令登记按贪赃处理,上奏朝廷请让三司给他定罪。御史台刑部上奏:按罪应当绞死。大理寺几个月没有上奏,韩建问李尚书:“崔銮是你的亲戚吗?为什么不上奏?”李克助说:“是帮助您的办法呀。”韩建说:“崔县令贪赃,为什么说是我的过错呢?”李克助说:“听说你提高价格,数量将要达到上万了。”韩建说:“我是华州节度使,华州百姓是我的百姓。”李克助说:“华州百姓是天子的,不是你的。像你所说,那么郑县百姓就是崔县令的百姓了。”韩建佩服李克助的看法。于是免了崔銮的死罪,把他贬为颍阳尉。

  京都儒士  

  近来京城里有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饮酒,便说起来人有勇敢和怯懦的,都来自内心的胆气。胆气如果强盛,自己就无所恐惧,这样的人可谓是男子汉。在座的有一个儒士自我介绍说:“若说胆气啊,我是真有哇。”众人笑着说:“必须先试试,然后才可信你。”有个人说:“我的亲戚有座宅院,过去非常不吉祥,而今已经无人居住锁上门了。如果您能独自住宿在这个宅子里,一夜不害怕,我们几个人酬谢你一桌酒席。”这个人说:“就按你们说的办。”第二天便去了。其实并不是不吉祥的宅子,只是没人住罢了。就备置酒肉瓜果灯烛,送到宅院里。大家说:“你还要什么东西?”他说:“我有一把剑,可以自卫。请你们不要担忧。”于是大家都出了宅子,锁上门回去了。这个人实际是个怯懦的人。到了晚上,这人把驴拴到另一间屋子里,仆人也不许跟随。他就在卧室里住宿,一点也不敢睡,只是熄灭了灯,抱着剑坐着,惊恐不止。到了半夜,月亮升起来了,从窗缝中斜照进来。这人看见衣架上面有个东西像鸟在展翅,飘飘地动。他鼓起勇气勉强站了起来,把剑一挥,那东西随手落在墙根,发出了声音,后来就一点动静也没有了。因为特别害怕,所以也不敢找寻,只握着剑坐在那里。到了五更,突然有个东西,上台阶来推门,门没有推开,却从狗洞里伸进个头来,咻咻地喘气。这人害怕极了,握着剑向前砍去,不由自主自己却倒在了地上。剑也失手落在地上。此人又不敢去找剑,怕那东西进来。他钻到床下蜷伏着,一点也不敢动。突然困倦起来,睡着了,在不知不觉中天亮了。人们已来开门,到了内室,但见狗洞里鲜血淋漓杂乱。大家吃惊地大声呼喊,儒士才醒过来,开门时还在战栗。于是他详细地说了昨晚与怪物搏斗的情形,大家也异常害怕,就到墙壁下去找。只见到帽子破成两半散在地上,就是昨夜所砍的那个“鸟”。原来是那个旧帽子,已经破烂,被风一吹,像鸟在扇动翅膀。剑在狗洞旁边,大家又绕屋寻找血迹,原来是他骑的那驴,已被砍破了嘴,唇齿破损。原来是天快亮时挣脱了缰绳,头伸入狗洞里才遭了这么一剑。众人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大家搀着儒士回去,儒士惊恐心跳,十天才好。

  孟乙  

  徐州萧县,有个打猎的百姓孟乙擅长用网网狐狸、貉子,网一百次也没有一次失误。偶而有一天趁着空闲,手持长矛走在旷野中。当太阳偏西时,看见道边数百步处,有高大的野坟;在草地中的小道上像是有人的脚印。于是他走了进去。孟乙用长矛在黑暗处乱搅,忽然觉得好像有人把长矛拽住,搅不动了,就问:“你是人是鬼?是妖怪还是鬼魅?为什么抓住我的长矛不放?”黑暗中回答说:“我是人哪。”就让孟乙把他救出来。他把实情如实地告诉了孟乙,说:“我姓李,从前是个小偷,被关押在兖州军候的监狱中,受到各种体罚,被棍子和荆条打的地方伤痕累累,便找了个机会越狱逃了出来。逃到这个地方,生死听天由命吧。”孟乙可怜他,把他带回了家,藏在夹壁中,后来遇大赦才从壁中出来。孟乙因为擅长打猎出了名,飞禽走兽之类没有能够逃脱的,却忽然在荒坟之中,把一个从狱中逃跑的囚犯带回家。听到这事的人都大笑起来。

  振武角抵人  

  光启年间,左神策军四军军使王卞出朝镇守振武。举行宴会,奏乐舞蹈之后,就下令摔跤比赛。有一个男人特别魁梧高大,是从邻州来此地比力气的。,军中十几个人在体形外貌、体力方面,都比不过他。主帅也觉得他很健壮,就选了三个人,相继和他比试,魁梧的人都胜了。主帅和座上客人都称赞了他好久。当时有一个秀才坐在席上,突然站起来告诉主帅说:“我可以打倒这个人。”主帅对他说的话很吃惊,因为他坚决请求,于是就答应了他。秀才下了台阶,先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就出来了。把衣服系紧一些,握着左拳走上前去,魁梧的人微笑着说:“这人我一指就得倒下。”等到二人渐渐靠近时,秀才迅速展开左手让他看,魁梧的人不知不觉地倒在了地上。满座大笑。秀才慢慢走出圈外,洗洗手又登上了坐席。主帅问他:“是什么招术?”他回答说:“近年旅游,曾在途中遇到过这个人。当时此人刚近饭桌,就踉踉跄跄倒在地上。有个同伴说:'他怕大酱,见到就晕倒。'我听到后就记在心上。刚才去厨房,要了点大酱,握在手中,这个人见到后,果然倒了。姑且为宴会助兴取乐罢了。”有个叫边岫的判官,亲眼看到了这件事。

  赵崇  

  赵崇这个人庄重、清高、耿直,家中没闲杂的客人,羡慕王濛、刘真长的风度。格调高洁,不写文章,号称“无字碑”。每次遇到调任他职,按惯例需推荐一人代替自己,可赵崇从未推荐过任何人。他说:“朝廷里没有能够代替我的。”世人因此看不起他。

  韩偓  

  韩偓,天复初年进入翰林院。那年冬天,皇帝巡幸凤翔,韩偓有随从护驾的功劳,国家由乱而治之初,皇帝当面答应让韩偓做宰相。韩偓启奏道:“您运气符合中兴,用人当用有大德的人,以安定风俗。我当年的主考官右仆射赵崇,可以符合陛下这个选择。请收回成命改授赵崇,天下的百姓一定很幸运。”皇帝很赞叹。第二天,皇帝下令用赵崇和兵部侍郎王赞为宰相。当时梁太祖(朱温)在京城,一向听说赵崇很轻佻,他又与王赞有隔膜,就迅速骑马入宫请见皇帝。在皇帝面前,全面陈述了二人的优缺点。皇帝说:“赵崇是韩偓推荐的。”当时韩偓在场,梁太祖叱责他。韩偓启奏:“我不敢同大臣争辩。”皇帝说:“韩偓,你出去吧!”不久他被贬到福建做官。所以韩偓的诗中写道:“手风慵展八行书,眼病休看九局基。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前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满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薛昌绪  

  岐王李茂贞称霸秦陇一带。泾州书记官薛昌绪为人迂腐怪僻,天性如此。在快速写作方面,就谁也不能赶上了。与妻子见面也有时有刻,必有礼节法度:先命使女去通告一声,往来多次,允许了,然后才拿着蜡烛到室内,高谈阔论一番,喝杯茶,吃些水果就回去了。有时想到卧室去,那礼节也是这样。他曾经说:“我把传宗接代的事看得很重要,总想事先算好那恰当的聚会日子。”必须等候邀请才可以。等到跟着泾州大帅统领大兵到天水与蜀人对峙在青泥岭时,岐王将士因被用人拉车运东西所限制,又听说梁人也入了境,于是就偷偷地在夜里逃跑了。泾州大帅很害怕蜀人偷袭。泾州大帅临走时,刚要上马,忽然想到了薛昌绪,说:“传话给书记官,快请他上马。”连催几回,薛昌绪仍在草庵中藏身,说:“告诉太师,请他们先走,今天是我不高兴的日子。”军帅很生气,派人把薛昌绪提上马鞍,然后用棍子打那马赶它走。在这时薛昌绪仍用东西蒙住自己的脸说:“忌日按礼应当不见人。”这大概是人妖吧。秦陇人都知道这件事。

  姜太师

  蜀地有个姓姜的太师,弄不清叫什么名,是许田人,小的时候遭到黄巾军抢掠,失去了双亲。跟随先主刘备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来接受了几个镇的军权,官至正一品。他手下有个管马圈的姜老头,从事喂牲口的活儿有数十年了。姜太师每次进牲口圈,看到姜老头有点儿过失,就一定用鞭子抽他。就这样好多年,计算一下,姜老被打将近几百次。后来姜老头实在受不了鞭打,便哭着告诉姜太师的夫人,乞求姜太师能让他回故乡。夫人说:“你是哪里人?”姜老头回答说:“是许田人。”又问:“你还有什么亲人?”回答说:“当初被抢掠的时候,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至今不知道下落。”又问他儿子的小名及妻子的姓氏,排行次第、家族分支、亲属和比较近的亲戚,姜老头都说了。等到姜太师回府,夫人告诉说:“姜老头要请假回乡,我问出了姜老头所失去的男女亲属姓名。”姜太师听后非常惊讶,疑心姜老头是他的父亲。便派人前去细问他儿子身上有什么记号。回答说:“我儿子脚心上有一个黑痣。剩下的都不记得了。”姜太师大哭起来,于是暗地里派人把姜老头送出剑门关外。然后奏明先主,说:“为臣的父亲最近从关东来。”于是用金帛、车马把姜老头迎入府中,恢复了当初的父子关系。姜太师为了弥补鞭打父亲的过错,把数万钱的斋食施舍僧人,并且一生中再也不打随从了。

  康义诚  

  后唐长兴年间,侍卫使康义诚,曾经从军队中派人到他自己家中充当仆人,也曾经轻微地用板子荆条打过他。忽有一天,康义诚可怜这个仆人衰老了,就询问他的姓氏,说姓康。又问了他的故乡、亲属、家族、子女、后代,才知道这仆人是他父亲,于是两人拥抱痛哭。听到的人无不感到惊奇。

  高季昌  

  后唐庄宗过了黄河。荆渚人高季昌对他的门客梁震说:“我在后梁太祖手下做事,得到的仅仅是自己没有被处罚。龙德初年以来,只求安稳地活着。我现在去朝见庄宗,试探试探。他若是想得天下,一定不会囚系我。要是进军别的地方,那可是子孙的福分。这次行动决定了。”从皇宫回来以后,他告诉梁震说:“新国主经历百战,才得到河南。对功臣自夸他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指头说:'我从指头上得到天下。'这意思就是功劳在一个人身上。哪还有辅佐的大臣!而且去游玩打猎十天不回来,朝廷内外人们的心情怎么受得了?我现在高枕无忧了。”于是在西南加筑了罗城,又修造了用来阻挡敌人的用具。不到三年,庄宗果然没有守住。英雄预料的,一点没错,难怪要说留给子孙了。

  沈尚书妻  

  有个沈尚书已弄不清叫什么名,曾经做过秦地主帅的亲近小吏。他的妻子性格贪暴凶残而且不谨慎,又生性嫉妒。沈尚书常常像生活在监牢里一样。后来因为闲散而辞了官,带着妻儿,寄住在凤州。自己却到东川游玩散心,想和自己的这位怨偶永不来往了。华洪镇守东蜀,和沈尚书在未当官时就有交情,称沈为兄。沈到达后,华到郊外迎接,拉着手叙述久别之情,待他像自己的亲哥哥。于是特地为他建了一所住宅,仆人、马匹、金银、绸缎、器具、玩物,没有什么缺的;送他小妾仆人十多个,坚决不让沈尚书回北方去。沈尚书也约略地告诉了他有关妻子的一些事情,表示没有心思再回家了。一年后,家信到了,说他的妻子己离开凤州,自己奔东川来了。沈尚书听了非常害怕,就告诉了华洪,并且派人去让她回去。他的妻子又送信来,重新立下誓言,说:“从此一定改掉以前的性格,愿意和你白头到老。”不几天他妻子就到了。她刚来到时,也很温柔和平,经过十天后,又旧病复发,小妾侍女仆人们被她鞭打得四散奔逃,丈夫的头和脸都被揪抓得伤痕累累。华洪听到这种情况,叫来沈尚书对他说:“我想替哥哥杀了她,怎么样?”沈尚书不让。就这样十天后沈妻又发作一次。沈尚书于是来到衙门,精神沮丧,华洪一看就明白了。于是偷偷地派两个人拿着剑,把沈妻拉出屋,在台阶下杀了,并把尸体扔进了潼江,然后告诉了沈尚书。沈尚书听了后,异常惊恐,以至于失去了正常的神态。沈妻的尸首在急流中停住了不走,就派人用竹竿拨动,随水漂走了。可是第二天,又停在原来的急流上了,这样反复了多次。华洪派人把石头捆在尸体上,才使尸体沉下去。沈尚书不到十天,就像掉了魂似的死去了。大概是那个不和睦的配偶报仇吧?可悲呀,沈尚书早先与她有仇吗?

  杨蘧  

  王赞,是朝中有名的人士。有个弘农地方的杨蘧,曾经到过五岭山脉以南,看到阳朔荔浦的山山水水,心里非常喜欢,赞不绝口。杨蘧曾出入王赞门下,渐渐有些放松,就不自觉地问道:“您曾见过阳朔荔浦的山水吗?”王赞说:“不曾把人打得唇裂齿落,怎么能见到那里的山水呢?”于是大笑起来。这是说,五岭以南的地方,不是被贬的人是不去的。

  袁继谦

  晋将少作监袁继谦曾说过:“刚到东方土神庙,借了一间房住下,就听说这里多出现凶神恶怪,天一黑人们就不敢出门,一家人都很害怕,没有能睡安稳的。忽然有一晚,听到吼叫声,好像有什么在大瓮中呼叫,声音浑浊,全家人恐怖极了,认为一定是个大妖怪。就趴在窗缝窥视,看见一个苍黑色的东西,在庭院中来回走。这一夜月色阴暗,看了很长时间,觉得身子像狗,可是头不能抬起来。就用挝打它的头,突然'轰'的一声,家犬惊叫着跑了。原来那天村里人到这纳税,就在那地上做粥,锅里还有剩余,狗就把头伸到中空的器具里,却不能脱出来。全家人大笑后,安安稳稳睡下了。”

  帝羓  

  后晋开运末年,契丹国王耶律德光从汴梁回国,死在赵地的栾城,契丹国人剖开他的腹腔,把五脏都拿了出来,用十斗左右的盐装进腹内,用车运回国,当时人把这叫做“帝羓”(帝王的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