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明史
  3.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四

翻译 原文

  ◎孝义

  孝弟之行,虽曰天性,岂不赖有教化哉。自圣贤之道明,谊壁英君莫不汲汲以厚人伦、敦行义为正风俗之首务。旌劝之典,贲于闾阎,下逮委巷。布衣之氓、匹夫匹妇、儿童稚弱之微贱,行修于闺闼之中,而名显于朝廷之上。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是以君子尚之,王政先焉。至或刑政失平,复仇泄忿,或遭时不造,荒盗流离,誓九死以不回,冒白刃而弗顾。时则有司之辜,民牧之咎,为民上者,当为之恻然动念。故史氏志忠孝义烈之行,如恐弗及,非徒以发侧陋之幽光,亦以觇世变,昭法戒焉。

  明太祖诏举孝弟力田之士,又令府州县正官以礼遣孝廉士至京师。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得去官。割股卧冰,伤生有禁。其后遇国家覃恩海内,辄以诏书从事。有司上礼部请旌者,岁不乏人,多者十数。激劝之道,綦云备矣。实录所载,莫可殚述,今采其尤者辑为传。余援《唐书》例,胪其姓氏如左。

  其事亲尽孝,或万里寻亲,或三年庐墓,或闻丧殒命,或负骨还乡者,洪武时,则有丽水祝昆,上元徐真童、李某女,龙江卫丁歪头,怀宁曹镛、镛妻王氏,徐州王僧儿,广德姚观寿,广武卫陈礼关,桃源张注,江浦张二女胜奴,上海沈德,溧阳史以仁,丹徒唐川,邳州李英,北平东安王重,遵化张拾,保定顾仲礼,乐亭杜仁义妻韩氏,昌平刘驴儿,保定新城王兴,祁阳郝安童,山东宁海姜瑜,汶上侯昱,孟县李德,巩县给事中魏敏,登封王中,舞阳周炳,临桂李文选。而钧州张宗鲁以瞽子有孝行,十七年被旌。

  永乐间,则有大兴王万僧奴,东光回满住,金吾右卫何黑厮,金吾后卫包三,武功中卫蒋小保、周阿狗,锦州卫赵兴祖,旗手卫周来保,大宁前卫滑中,保安卫徐宗贤,羽林前卫孙志,汉府左护卫千户许信男斌,江宁浦阿住、沈得安、严分保,上元冯添孙、邵佛定,上海沈氏妙兰,仪真韩福缘,江阴卫徐佛保,府军卫浦良儿,府军后卫王保儿、潘丑儿,水军右卫黄阿回,广武卫百户刘玉,苏州卫张阿童,广洋卫郑小奴,大河卫朱阿金,兴武卫张彦昇,龙江提举司匠张贵、胡佛保、聂广,永新左兴儿,济阳张思名,泰安张翼,肥城赵让,安邑张普圆,永宁王仕能,阳武刘大,灵宝贺贰,钧州袁节,肤施陈七儿,凤翔梁准。

  洪熙间,则有江阴越铉。

  宣德间,则有庆都边靖,南乐康祥、杨铎,内黄崔克昇,江宁张继宗,定远王絅,舒城钱敏,徐州卫张文友,归德卫任贵,浮梁洪信文,堂邑赵岩,汶上马威,翼城刘原真,太康顺孙陈智,钧州杨鼐,延安卫指挥王永、安岳、李遇中。

  正统间,则有大兴刘怀义,元城谷真,邢台刘镛,献县崔鉴,通州左卫总旗孙雄,昌黎侯显,新乐孙礼,定兴魏整,交河田畯,柏乡张本,归德杨敬,井陉毕鸾,永年杨忠,永清右卫穆弘,武骧左卫成贵,江宁顾昜,舒城吏部主事胡纪、御史王绍,庐江张政,武进胡长宁,徐州金暠、王豫,桐城檀郁,归德卫吕仲和,麻城赵说,聊城裴俊,陵县虎贲左卫经历张让,费县葛子成,乐安孙整,冠县陈勉,临清贾贵,郯城郭秉,东平张琛,德州张泰,平阴王福缘,猗氏王约,高平王起孝、太仆丞王璲,介休杨智,兴县郭安,朔州卫吴顺,杞县高朗,太康轩茂良,郑州邢恭,祥符李斌,凤翔石玫,肤施刘友得、张信,邠州郭元,延安卫薛广,兰州吴仕坤。

  景泰间,则有成安张宪,威县傅海,邳州岑义,凤阳李忠,徐州朱环,宿州郭兴、李宽,泗州卫蔡兴,龙泉顾佛僧,龙游常州通判徐珙,武昌卫吴绶,靖州卫方观,郓城李逵,朝城王礼,聊城朱举,洛阳昌黎训导阎禹锡。

  天顺间,则有宛平龚然胜,迁安蒋盛,永清贾懋,任丘黄文,唐县寇林、大宁指挥张英,平山卫房镇,忠义卫总旗钟通,潼关卫杨顺通、顺素,蒙城汪泉,六合胡琛,合肥高兴、张俊,和州获嘉知县薛良,上元龙景华,杭州姚文、姚得,平湖夔州知府沈琮,金华宗祉,德州尹纶,东昌许通,临汾续凤,绛州陈玺,鄢陵解礼、顺孙张缙,上蔡朱俭,同州侯智,醴泉张琏,西安前卫张轸,延安卫指挥柏英,太和杨宁,金齿卫徐讷。

  成化间,则有神机营指挥方荣,大医院生安阳郭本,顺天举人万盛,顺天东安昌乐训导周尚文,武清柳芳,玉田李茂,无极李皑,开州任勉、陈璋、佥事侯英及弟侃、副使甘泽,赞皇刘哲,平山光禄署丞李杰,莘县李志及子忱,邢台井澍,丰润马敬,柏乡高明,定州窦文真、王达,平乡张翱、史谏、史谊,永平秦良、朱辉,武平卫成纲、杨升,隆庆左卫卫瑾,宣府左卫何文玘,潼关卫千户蓝瑄,辽东定辽左卫刘定、东宁卫序班刘鼎,江宁福建参议卢雍,徐州吴友直、路车、张栋,山阳杨旻、顺孙王鋐,滁州黄正,长洲朱灏,无锡秦永孚、仲孚,合肥沈諲,六安黄用贤,沭阳支俭,休宁吴仲成,怀宁吴本清,沛县蔡清,归德卫沈忠,杭州右卫金洪,黄岩项茂,富阳何讷,浙江西安锦衣百户郑得,丽水叶伯广,海宁董谦,浙江建德蔡廷〈王茶〉,奉化陆洪,余干桃源训导张宪,永丰吕盛,晋江史惠,平谿汪浩,江夏傅实、周玺,监利刘祥,湘阴邵敏,东昌张锐,莘县孔昭、赵全,恩县王弘,汶上张鄜,堂邑王欢,阳谷钱道,单县徐洲,聊城王安、孙良,历城湖广布政使王允,曹州黄表、张伦,临清刘端,寿阳吴宗,潞州张伦,大同杨茂、杨瑞、焦鉴,浑源庆都县丞王诚,高平李振民,平阳卫指挥佥事杨辅,安东中屯卫王经,许州何清,汜水张俊,信阳王纲、袁洪,汲县张琛,封丘陈瑛,光州太平通判刘进,罗山王宾,卫辉徐宁,郏县刘济,西平尹冕,新乡王兴,确山刘政,长葛蒙阴训导罗贵,阳武举人萧盛,弘农卫习润,泾阳赵谧、骆森、赵〈禾遂〉,同州张鼎,洋县武全,甘州左卫毛纲,华阴周禄,保安李端,合州陈伯刚,临桂刘本,姚州土官高紫、潼赐。

  弘治间,则有大兴钱福,宛平序班夏琮,青县张俸,南和张彪,曲周赵象贤,长垣王鼐,开州甘润、马宗范,蓟州孟振,迁安韩廷玉,元氏王懋,深州王宁,天津卫郑海,武平卫王矩,广宁右卫李周,霍丘徐汝楫,海州定边卫经历徐谧,邳州丁友,怀远徐本忠、刘澄,宣城吴宗周,颍上王翊,凤阳卫张全,凤阳张钦、王澄,嘉定县沈辅、沈珵,昆山徐协祥,丰县周潭,徐州权宇、杨辅,绩谿许钦,英山段弘仁,六安张时厚,萧县唐鸾、南杰,钱塘朱昌,仁和陈璋、璋妻钱氏,余姚黄济之,桐庐王瑁,江西乐安谢绅,南昌左卫黄琏,安福刘珍,丰城余寿,湖广宁乡同知刘端,湘阴甘准,祁阳张机,闽县高惟一,龙谿王彝,济南序班谷珍,莘县白溥,邹平辛恕,堂邑李尚质,益都冀琮,文登致仕县丞刘鉴,临清王祐,宁海州卜怀,陵川徐河、徐瑛,平遥赵澄,泽州宋甫、裴春、举人李用,兴县白好古,解州李锦,阳曲薛敬,检次赵复性,屯留卫李清,仪封谢钦,祥符陈铠、周府仪宾史经,西平张文佐,河南唐县李扩,登封王祺,嵩县杜端,裕州刘宗周,阌乡薛璋,洛阳护卫军余章瀚,钧州阵希全,新郑张遂,郏县黄锦,咸宁举人杨时敷,泾阳熊玻、张宪,陇西李琦,甘州后卫徐行,博罗何宇新,云南芮城李锦及子泽、泽子柄,太和杨谪仙,靖安陈伯瑄及子恩。

  正德间,则有高邑湘潭驿丞董玹,藁城刘强,定州赵鹏,吴桥段兴,直隶新城李瑟,沙河王得时,青阳李希仁,永康归德训导应刚,进贤赵氏郡珍,宜春易直,善化陈大用,湘阴苏纯,侯官黄文会,邵武谢思,长山许嗣聪,聊城梁瑾,曲阜孔承夏,日照张旻,临汾李大经及子承芳,新郑王科,蒲城雷瑜,嵩明陈大韶。

  嘉靖以后,国史不详载,姓名所可考者,嘉靖间,则有直隶赵进、黄流、张节,冀州王国臣,六安顺孙李九畴,望江顺孙龙涌,太湖吕腆,沛县杨冕,颍上王敷政,华亭徐亿,浙江龚昙、王晁、孙堪、楼阶、丘叙、吴燧,江西余冠雄、曾柏,福建吴毓嘉、孙炳、丘子能,莆田举人方重杰,山东宫守礼、王选,河南冯金玉、刘一魁,信阳赵谟,孝妇韩氏、安氏,杞县边云鹉,陕西黄骥、张琛、李实,环县赵璋,新会容璊,四川李应麒,嘉定州举人王表,禄丰唐文炳、文蔚,蒙化举人范运吉、黄岩。又有旌表天下孝子鲍灿、陆爻、徐亿等,俱轶其乡里。

  隆庆间,则有大兴李彪,静海周一念、周斐,迁安杨腾,松江举人冯行可,新乡张登元,兴业何世锦,崇善何珵。

  万历间,则有直隶韩锡,深州林基,井陉张民望,清丰侯灿,河间吴应奎,平山举人邢云衢,邳州张缜,直隶华亭杨应祈、高承顺,太湖顾槐,盱眙蒋胪,六安何金,遂安毛存元,江西余钥、徐信,都昌曹珊,万安刘静,新建樊儆、舒泰,会昌欧于复,鄱阳李岐,奉新周勃,南昌曹必和,湖广贾应进,光化蔡玉、蔡佩,黄冈唐治,浦城徐彪,泉州训导王熺及熺子文升,晋江韦起宗,山东马致远,冠县申一琴、一攀,岳阳王应科,河南侯鹤龄,归德贾洙,密县陈邦宠,舞阳杨愈光,汜水王谦,淅川刘待徵,陕西刘燧,泾阳韩汝复,宁州周大贤,成都后卫杨茂勋,井研曾海,大姚金鲤,蒙化范润,四川孝女解氏。又有马锦、张浩、杜惠、孝女杨氏等,不详邑里。

  天启间,则有安州邵桂,枣强先自正,晋州张兰,高邑孙乔,上海张秉介,高淳葛至学,旌德江景宗,山阳张致中,歙县吴荣让、孝童女胡之宪、玉娥,慈谿冯象临,吉水郭元达,宜春钟名扬,峡江黄国宾,临川傅合,万载彭梦瑞,南康杨可幸,万安罗应赍,江西乐安曹希和,安福孝妇王三重妻谢氏,孝感施文星,福建李跃龙,瓯宁陈荣,晋江丘应宾,浦城吴昂,禹城给事中杨士衡,泰安范希贤,曹县王治宁,曲阜孔弘传,德州纪绍尧,闻喜张学孔,陈州郭一肖,虞城吕桂芳,淅川何大缙,华州孙绳祖,梁山李资孝,又有王锡光不详邑里。

  崇祯间,则有应天王之卿,故城李华先,仁和沈尚志,江西王之范,福建吴宗烜,山东朱文龙,忻州赵裕心,稷山举人史宗禹,淳化高起凤,云南赵文宿。又有王宅中、任万库、武世捷、孔维章、浦某、褚咸、孙良辅等,不详邑里。皆以孝行旌其门。

  其同居敦睦者,则有洪武时龙游夏文昭,四世同居。成化间,霸州秦贵,建德何永敬,蒲圻李玘,句容戴睿,饶阳耿宽,俱七世同居,石首王宗义五世同爨,宿迁张宾八世同爨,安东苏勒,潞城韩锦、李昇,永州唐汝贤,丰城刘志清,俱六世同居。弘治间,密云李琚,合肥郑元,陵川徐梁,安东朱勇,五世同居,庆都黄钟,定边卫韩鹏,俱六世同居,孝感程昂七世同居,泰州王玉八世同爨。正德间,山阳丁震五世同居。嘉靖间,石伟十一世同居,遂安毛彦恭六世同居。万历间,萧梅七世同居,滁州卢守一,长治仇大,六世同居,先后得节烈贞女二十三人,太平杨乙六累世同居。天启间,南城吴焕八世同居。皆旌曰义门。

  其输财助官振济者,则有正统间千户胡文郁,训术李昺,训科刘文胜,吉安胡有初、谢子宽,浮梁范孔孙,榆次于敏,邳州巩得海、岑仲晖、高兴、叶旺、高宗泰,沭阳葛祯,清河王仲英,山阳鲍越,怀远廖冠平、张简,石州张雷,淮安梁辟、李成、俞胜、徐成,潞州李廷玉,罗山王必通,溧阳陆旺,余干舒彦祥,温州李伦、邹有真,四安何仕能、王清。景泰间,江阴陈安常。天顺间,潮阳郭吾,太原栗仲仁,代州李斌。弘治中,归善吴宗益、宗义及宗义子璋。隆庆间,永宁王洁、胥瓒。万历间,少卿吴炯,浙江董钦等,临清张氏,江西胡士琇、丁果、娄世洁、黎金球,山西孙光勋、高自修,亳州李文明,顺义杨惟孝。天启间南城吴焕。崇祯间席本桢等。皆旌为义门,或赐玺书褒劳。

  孝义一

  郑濂(王澄) 徐允让(石永寿) 钱瑛(曾鼎) 姚玭 丘铎(李茂)崔敏(刘镐 顾琇) 周琬(虞宗济等) 伍洪(刘文焕) 朱煦(危贞昉)刘谨 李德成 沈德四 谢定住(包实夫 苏奎章) 权谨 赵绅(向化 陆尚质) 麹祥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七世祖绮载《宋史·孝义传》。六传至文嗣,旌为义门,载《元史·孝友传》。弟文融,字太和,部使者余阙表为东浙第一家。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文融卒,嗣子钦继之,尝刺血疗本生父疾。钦卒,弟钜继。钜卒,弟铭当主家政,以兄子渭宗子也,相让久之,始受事。铭受业于吴莱。铭卒,弟铉继。父丧,恸哭三日,发须尽白。元末兵起,大将数入其境,相戒无犯义门。枢密判官阿鲁灰军夺民财,铉以利害折之,引去。明兵临婺州,铉挈家避,右丞李文忠为扃钥其家,而遣兵护之归。至正中卒,渭继。渭卒,弟濂继。

  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以赋长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对曰:“谨守祖训,不听妇言。”帝称善,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胡惟庸以罪诛,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竟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辨。”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

  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臣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徵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勤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徵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濂从子干官御史,棠官检讨。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济、棠皆学于宋濂,有文行。

  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

  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王澄,字德辉,亦浦江人。岁俭,出粟贷人,不取其息。有鬻产者,必增直以足之。慕义门郑氏风,将终,集子孙诲之曰:“汝曹能合食同居如郑氏,吾死目瞑矣。”子孙咸拜受教。澄生三子子觉、子麟、子伟,克承父志。子觉生应,即为郑湜所举擢参议者。子伟生{勤心},即与郑济并擢庶子者。义门王氏之名,遂埒郑氏。

  又有王焘者,蕲水人,七世同居,一家二百余口,人无间言。洪武九年十一月,诏旌为孝义之门。

  徐允让,浙江山阴人。元末,贼起,奉父安走避山谷间。遇贼,欲斫安颈。允让大呼曰:“宁杀我,勿杀我父!”贼遂舍安杀允让。将辱其妻潘,潘绐曰:“吾夫已死,从汝必矣。若能焚吾夫,则无憾也。”贼许之,潘聚薪焚夫,投烈焰中死。贼惊叹去,安获全。洪武十六年,夫妇并旌。

  同时石永寿者,新昌人。负老父避贼,贼执其父将杀之,号泣请代,贼杀永寿而去。

  钱瑛,字可大,吉水人。生八月而孤,年十三能应秋试。及长,值元季乱,奉祖本和及母避难,历五六年。遇贼,缚本和,瑛奔救,并缚之。本和哀告贳其孙,瑛泣请代不已,贼怜而两释之。时瑛母亦被执,瑛妻张从伏莽中窥见,即趋出,谓贼曰:“姑老矣,请缚我。”贼从之,既就缚,掷袖中鞵与姑,诀曰:“妇无用此矣。”且行且睨姑,稍远即骂贼不肯行。贼持之急,骂益厉,贼怒,攒刃刺杀之。是定,有司知瑛贤,凡三荐,并以亲老辞。子遂志成进士,官山东佥事。

  同时曾鼎,字元友,泰和人。祖怀可、父思立,并有学行。元末,鼎奉母避贼。母被执,鼎跪而泣请代。贼怒,将杀母,鼎号呼以身翼蔽,伤顶肩及足,控母不舍。贼魁继至,悯之,携其母子入营疗治,获愈。行省闻其贤,辟为濂谿书院山长。洪武三年,知县郝思让辟教设学。鼎好学能诗,兼工八分及邵子数学。

  姚玭,松江人。元至正中,苗帅杨完者兵入境。玭奉母避于野,阻河不可渡。母泣曰:“兵至,吾誓不受辱。”遂沉于水。玭急投水救之,负母而出。已,数遇盗,中矢,玭佯死伏尸间以免,以奉母过湖、淮。后母疾思食鱼,暮夜无从得,家养一乌,忽飞去攫鱼以归。洪武初,行省闻其贤,辟之,以亲老不就。

  丘铎,字文振,祥符人。元末,父为湖广儒学提举。值兵乱,铎奉父母播迁,卖药供甘旨。母卒,哀恸几绝。葬鸣凤山,结庐墓侧,朝夕上食如生时。当寒夜月黑,悲风萧瑟,铎辄绕墓号曰:“儿在斯!儿在斯!”山深多虎,闻铎哭声避去。时称真孝子。铎初避寇庆元,从祖父母居故乡者八人,贫不能自存,铎悉迎养之。有姑年十八,夫亡守节,铎养之终身。

  后有李茂者,澄城诸生也。母患恶疮。茂日吮脓血,夜则叩天祈代。及卒,结庐墓旁,朝夕悲泣。天大雨,惧冲其墓,伏墓而哭,雨止乃已。父卒,庐墓如之。成化二生旌。二子表、森,森为国子生。茂卒,兄弟同庐于墓。弘治五年旌。表子俊亦国子生,表卒,俊方弱冠,庐墓终丧。母卒,亦如初。正德四年旌。

  崔敏,字好学,襄陵人。生四十日,其父仕元为绵竹尹,父子隔绝者三十年。敏依母兄以居。元季寇乱,母及兄俱相失。乱定,入陕寻母不得。由陕入川,抵绵竹,求父冢,无知者。复还陕,访诸亲故,始知父殡所在,乃启攒负骸归。时称崔孝子。

  同时刘镐,江西龙泉人。父允中,洪武五年举人,官凭祥巡检,卒于任。镐以道远家贫,不能返柩,居常悲泣。父友怜之,言于广西监司,聘为临桂训导。寻假公事赴凭祥,莫知葬处。镐昼夜环哭,一苍头故从其父,已转入交址。忽暮至,若有凭之者,因得冢所在。刺血验之良是,乃负归葬。

  有顾琇者,字季粟,吴县人。洪武初,父充军凤翔,母随行,留琇守丘墓。越六年,母殁。琇奔赴,负母骨行数千里,寝则悬之屋梁,涉则戴之于顶。父释归卒。水浆不入口五日,不胜丧而死。

  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给事中。

  同时子代父死者,更有虞宗济、胡刚、陈圭。宗济,字思训,常熟人。父兄并有罪,吏将逮治。宗济谓兄曰:“事涉徭役,国法严,往必死。父老矣,兄冢嗣,且未有后,我幸产儿,可代死。”乃挺身诣吏,白父兄无所预。吏疑而讯之,悉自引伏。洪武四年竟斩于市,年二十二。刚,浙江新昌人。洪武初,父谪役泗上,以逃亡当死,敕驸马都尉梅殷监刑。刚时方走省,立河上俟渡。闻之,即解衣泅水而往,哀号泣代。殷悯之,奏闻,诏宥其父,并宥同罪者八十二人。圭,黄岩人。父为仇人所讦当死,圭诣阙上章曰:“臣为子不能谏父,致陷不义,罪当死,乞原父使自新。”帝大喜曰:“不谓今日有此孝子,宜赦其父,俟四方朝觐官至,播告之,以风励天下。”刑部尚书开济奏曰:“罪有常刑,不宜屈法开侥幸路。”乃听圭代,而戍其父云南。

  十七年,左都御史詹徽奏言:“太平府民有殴孕妇至死者,罪当绞,其子请代。”章下大理卿邹俊议,曰:“子代父死,情固可嘉。然死妇系二人之命,冤曷由申;犯人当二死之条,律何可贷。与其存犯法之父,孰若全无罪之儿。”诏从其议。

  伍洪,字伯宏,安福人。洪武四年进士。授绩谿主簿,擢上元知县。丁外艰,服除,以母老不复仕。推资产与诸弟,而己独隐居养母。有异母弟得罪逃,使者捕弗获,执其母,洪哭诉求代。母曰:“汝往必死,莫若吾自当之。”洪曰:“安有子在而累母者。”遂行,竟死于市。

  时有刘文焕者,广济人。与兄文军运粮愆期,当死。兄以长坐,文焕诣吏请代,叩头流血。所司上其状,命宥之,则兄已死矣。太祖特书“义民”二字奖之。

  时京师有兄坐法,两弟各自缚请代。太祖遣使问故,同词对曰:“臣少失父,非兄无以至今日。兄当死,弟安敢爱其生。”帝阳许之,而戒行刑者曰:“有难色者杀之,否则奏闻。”两人皆引颈就刃,帝大嗟异,欲并其兄贳之。左都御史詹徽持不可,卒杀其兄。

  朱煦,仙居人。父季用,为福州知府。洪武十八年诏尽逮天下积岁官吏为民害者,赴京师筑城。季用居官仅五月,亦被逮,病不能堪,谓煦曰:“吾办一死耳,汝第收吾骨归葬。”煦惶惧不敢顷刻离。时诉枉令严,诉而戍极边者三人,抵极刑者四人矣。煦奋曰:“诉不诉,等死耳,万一父缘诉获免,即戮死无恨。”即具状叩阙。太祖悯其意,赦季用,复其官。

  有危贞昉者,字孟阳,临海诸生。父孝先,洪武四年进士。官陵川县丞,坐法输作江浦。贞昉诣阙上疏曰:“臣父絓吏议输作,筋力向衰,不任劳苦,而大母年逾九十,恐染霜露之疾,贻臣父终天之恨。臣犬马齿方壮,愿代父作劳,俾父获归养,死且不朽。”诏从之。贞昉力作不胜劳,阅七月病卒。

  刘谨,浙江山阴人。洪武中,父坐法戍云南。谨方六岁,问家人“云南何在?”家人以西南指之,辄朝夕向之拜。年十四,矍然曰:“云南虽万里,天下岂有无父之子哉!”奋身而往,阅六月抵其地,遇父于逆旅,相持号恸。俄父患疯痹,谨告官乞以身代。法令戍边者必年十六以上,嫡长男始许代。时谨未成丁,伯兄先死,乃归家携兄子往。兄子亦弱未能自立,复归悉鬻其产畀兄子,始获奉其父还,孝养终身。

  李德成,浃水人。幼丧父。元末,年十二,随母避寇至河滨。寇骑迫,母投河死。德成长,娶妇王氏。抟土为父母像,与妻朝夕事之。方严冬,大雪,水坚至河底。德成梦母曰:“我处水下,寒不得出。”觉而大恸,旦与妻徒跣行三百里,抵河滨。卧水七日,水果融数十丈,恍惚若见其母,而他处坚冻如故。久之,乃归。洪武十九年举孝廉,屡擢尚宝丞。二十七年旌为孝子。建文中,燕兵逼济南。德成往谕令还兵,燕兵不退。德成归,以辱命下吏,已而释之。永乐初复官,屡迁陕西布政使。

  沈德四,直隶华亭人。祖母疾,刲股疗之愈。己而祖父疾,又刲肝作汤进之,亦愈。洪武二十六年被旌。寻授太常赞礼郎。上元姚金玉、昌平王德儿亦以刲肝愈母疾,与德四同旌。

  至二十七年九月,山东守臣言:“日照民江伯儿,母疾,割肋肉以疗,不愈。祷岱岳神,母疾瘳,愿杀子以祀。已果瘳,竟杀其三岁儿。”帝大怒曰:“父子天伦至重。《礼》父服长子三年。今小民无知,灭伦害理,亟宜治罪。”遂逮伯儿,仗之百,遣戍海南。因命议旌表例。

  礼臣议曰:“人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有疾则医药吁祷,迫切之情,人子所得为也。至卧冰割股,上古未闻。倘父母止有一子,或割肝而丧生,或卧冰而致死,使父母无依,宗祀永绝,反为不孝之大。皆由愚昧之徒,尚诡异,骇愚俗,希旌表,规避里徭。割股不已,至于割肝,割肝不已,至于杀子。违道伤生,莫此为甚。自今父母有疾,疗治罔功,不得已而卧冰割股,亦听其所为,不在旌表例。”制曰:“可。”

  永乐间,江阴卫卒徐佛保等复以割股被旌。而掖县张信、金吾右卫总旗张法保援李德成故事,俱擢尚宝丞。迨英、景以还,即割股者亦格于例,不以闻,而所旌,大率皆庐墓者矣。

  谢定住,大同广昌人。年十二,家失牛。母抱幼子追逐,定住随母后。虎跃出噬其母,定住奋前击之,虎逸去。取弟抱之,扶母行。虎复追啮母颈,定住再击之,虎复去。行数武,虎还啮母足。定住复取石击,虎乃舍去,母子三人并全。永乐十二年,帝召见嘉奖,赐米十石、钞二百锭,旌其门。

  先是,洪武中,有包实夫者,进贤人。授徒数十里外,途遇虎,衔衣入林中,释而蹲。实夫拜请曰:“吾被食,命也,如父母失养何?”虎即舍去。后人名其地为拜虎冈。其后,嘉靖中,筠连诸生苏奎章,从父入山,猝遇虎。奎章仓皇泣告,愿舍父食己,虎曳尾徐去。后为岷府教授。

  权谨,字仲常,徐州人。十岁丧父,即哀毁,奉母至孝。永乐四年荐授乐安知县,迁光禄署丞,以省侍归。母年九十终,庐墓三年,致泉涌免驯之异。有司以闻,仁宗命驰驿赴阙,出其事状,令侍臣朗诵大廷,以示百僚,即拜文华殿大学士。谨辞,帝曰:“朕擢卿以风天下为子者,他非卿责也。”寻扈从皇太子监国南京。宣宗嗣位,以疾乞归,改通政司右参议,赐白金文绮致仕。子伦,举永乐中乡试。养亲二十年,亲终不仕。伦子宇,父母卒,皆庐墓。成化十二年亦获旌。

  赵绅,字以行,诸暨人。父秩,永乐中为高邮州学正,考满赴京,至武城县堕水。绅奋身下救,河流湍悍,俱不能出。明日尸浮水上,绅两手抱父臂不释。宣德五年旌其门。

  有向化者,静海卫人。父上为卫指挥,堕海死。化号泣求尸不得,亦投于海。忽父尸浮出,衣服尽脱。天方晴霁,雷雨骤作。既息,化首顶父衣,浮至一处。众异而收葬之。

  陆尚质者,山阴人。父渡江遇风,飘舟将入海。尚质自崖见之,即跃入涛中,欲挽舟近岸。父舟获济,而尚质竟溺死。里人呼其处为陆郎渡。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中,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被倭掠。国王知为中国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贵,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王入贡。宣德中,与使臣偕来,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衅痛心,流离困顿,艰苦万状。今获生还中国,夫岂由人。伏乞赐归侍养,不胜至愿。”天子方怀柔远人,不从其请,但许给驿暂归,仍还本国。祥抵家,独其母在,不能识,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抱持痛哭。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国王允之,仍令入贡。祥乃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华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闻者异之。

  何复,字见元,山东平度州人。邵宗元,字景廉,徐州砀山人。复为崇祯七年(1634)进士,任高县知县时,却敌有功,但违反上官意图而被贬谪戍边。后廷臣多举荐,起任夹山知县,后历升工部主事、员外郎。崇祯十七年二月,升保定知府。宗元则由贡生授保定同知。

  李自成攻克山西,遣副将刘方亮由固关东进,京师震动。真定游击谢嘉福杀巡抚徐标,遣人迎接义军,人心更加惶惶不安。宗元此时代理保定府事,忙召通判王宗周、推官许白可、清苑知县朱永康、后卫指挥刘忠嗣及乡官张罗彦、尹洗等,共商守城。何复闻知,也赶入保定。宗元授他保定府印,复曰:“公部署已定,印还是你佩着,我可以尽力相助。”他们共同参拜文庙,与生员们讲《见危致命章》,词气激昂。讲毕,登城分守。

  都城被攻陷的第二天,义军致书劝宗元等投降,宗元撕毁来信。第二天义军大队人马向保定而来,首尾三百里,声称“:所过百余城,都开门投降,不降即杀,今京师已破,你们为谁守城?”城上人闻之,发竖目裂。义军四面进攻,宗元坚守,数日不下,义军暂退。

  督师大学士李建泰率败兵败卒数百,饷银十余车,叩城求入,宗元等不许。建泰举敕印给城上人看。宗元等说“:你蒙天子厚恩,御门赐剑,酌酒饯别,今不领兵西征,到这来是想躲避吗?”建泰大怒,拿出尚方剑来威胁。有人请宗元开城门纳入,宗元说:“倘若上了敌人的当怎么办?”御史金毓峒认识李建泰,大家叫他去看看,果然是建泰,这才放他们入城。

  建泰入城后,义军攻打更烈,建泰提出“:大势已去,姑且议降。”写好了公文,强迫宗元用印。宗元把印一丢,厉声道:“我为朝廷守土,义不降。要投降的随你们便。”大哭,出刀自刎,左右忙劝止。复自己点燃了西洋炮,火发,几被杀死。义军全力进攻,火箭烧燃了西北城楼,何复被烧死。南门又被焚,守将王登州投降,义军蜂拥而上。建泰中军副将为内应,保定终为义军攻下,宗元及中官万正化均死。建泰率许曰可、朱永康投降。

  张罗俊,字元类,保定府清苑县人。父亲张纯臣,由武进士历任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即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吉吉、罗辅。

  罗彦,字仲美,崇祯二年(1629)进士。曾任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多次借边疆有事而用不称职的人,罗彦也多次批驳过。皇帝怀疑吏部徇私舞弊。东厂派了许多人去,吏部许多官员受谴责,只有罗彦一身清廉。在吏部任职期满,调为光禄寺少卿,因被诬陷而落职归家。罗俊于崇祯十六年(1643)秋中进士,罗辅于同年中武进士。罗彦自幼随父在塞上,懂得军事。其初任行人之职,奉令回乡辅助本郡守城,三立功勋。给事中时敏奉使路过其地,夜半想入城休息,罗彦不肯开门。时敏上章弹劾他,皇帝置之不问。

  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大军进逼北京,大家商议如何防守。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共同死守。总兵官马岱去进见罗彦,认为敌军会分两路进攻北京,一出固关,一趋河间,他表示愿率部屯驻蠡县,扼守要冲,将守城任务交与罗彦。罗彦同意了,便组织乡兵二千人分城守御:罗俊守东城,罗彦守西北,罗辅为机动部队。官府钱粮不足,罗氏兄弟拿出私产来补充。义军派人来城下劝罗彦等开门投降。罗俊对城下说:“想投降的人,先取我头再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持剑喊道“:有不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我剑不容情!”闻者都激奋不已,守城更坚,义军暂时退去。

  其后,闻京师失陷,保定军盟誓死守。义军猛烈攻城,城中居民愿开门投降。罗彦对宗元说:“小民无知,非以忠君大义鼓励则气不壮。”于是下令每人颈上挂崇祯钱一枚,以表示忠君之意。义军闻知是罗彦出的主意,在城外指名大骂,并射书入城劝降,罗彦不理。义军攻城愈猛。李建泰亲军为义军内应,攻陷保定城,在巷战中罗俊、罗辅被义军杀死。罗彦回家上吊自杀,罗善投井自尽,罗吉吉从水门逃走。在这次战役中,张氏家族死者二十三人。

  金毓峒,字稚鹤,保定卫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中书舍人。十四年,向皇帝面陈漕务,得到皇帝赞同,授为御史。上疏弹劾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及户部尚书李待问病久而不让贤。又请朝廷颁发恩德,自十五年起,免除苛捐杂税,与海内人士更新政治。还奏称“复社”一案,其成员都是些有才干的人,不可因一人私怨而启祸端。这些意见皇帝都予以采纳。

  崇祯十五年(1642),出京巡按陕西。孙传庭领兵镇守关中,当地吏民苦于征发修理城池,日夜盼望出关,天子也多次诏令他率兵出战。毓峒认为其将骄卒悍,不可轻易出战,上疏劝阻,皇帝不听从,结果被打败。

  崇祯十六年冬,毓峒任期满,有人来接替其职务。他刚出境,农民起义军就入关。毓峒又回到朝邑,考核了将吏的功罪后而再启程。十七年三月,皇帝召见,命他监李建泰军。他忙往山西,行至保定,义军已迎面而来。他便同邵宗元等共守保定。毓峒分守西城,散其家财千余金以犒劳士卒,,妻王氏也拿出首饰。

  李自成攻下京师,围攻保定,射书入城劝降,守臣吏卒斗志松懈。毓峒厉声宣布“:现正是为君父复仇之时,敢有异议者斩!”悬银牌,凡击杀敌人者自己摘取。保定终被攻破,一义军押着毓峒去见守城主帅。毓峒边行边骂。路过一井,他将押送者推倒在地。自己跳井自杀。其妻也自尽而死。

  许琰,字玉仲,苏州府吴县人。年幼即性情纯厚,曾刮自己臂上肉为父治病。为生员时,胸怀坦白,无拘无束。闻京师陷落,崇祯帝殉难,伤心恸哭,誓举义军复仇。他去联络乡绅,都不响应。端午节那天,路过友人家,请他饮酒,他把酒摔在地上大骂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们读圣贤书,还能像平时那样饮酒作乐!”拂衣而去。御史拜谒文庙时还穿着华丽衣服。琰领着生员对御史责以忠义。御史惶恐万状地认罪而去。福王在南京颁诏建国,颁诏哀悼崇祯皇帝。琰更加义愤恸哭,到古庙自尽,为人所救。又到胥门投河,恰遇潞王的船经过把他救了起来,询问为何投水自尽。琰只是嗟叹不已。认识琰的人,扶他归家,家中人日夜守候。琰不能自尽,便绝食。不久,闻南京朝廷的哀诏至,他立即在庭中叩头痛哭,于六月三日去世。乡人谥曰“潜忠先生”,南京朝廷赠为《五经》博士,祭祀于忠祠。

  张继孟,字伯功,陕西扶风人。万历末年进士,授潍县知县。天启三年(1623)升为南京御史,未出京师,奏陈筹边防六事,奏疏最后说,他之所以被任为南京御史,是因为现在是钱神当道,公道无权,应严禁馈赠贿赂。帝令他指出具体事实,继孟说只是传闻。帝大加谴责。左都御史赵南星奏称“:今天下重进士而轻举贡,重京官而轻外官,重北京之科道官而轻南京之科道官。请朝廷依据继孟的建议,权衡偏重之利弊。令吏部极力改变这种错误倾向,对于用人不无好处。”一些忌妒继孟的人,都说他是东林党人。其后不久,继孟因不建魏忠贤生祠,被斥为邪党,削夺其官职。

  崇祯二年(1629),又启用继孟,官复原职。他上书道:

  “近见宰相王永光之《人言踵至》一疏,句句谬误。其中说:‘惠世杨等借题当议。’所谓借者,本无其事而假借名义的意思。世杨与杨涟、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今杨、左已有定论,而世杨之事是后来才揭发昭告天下的,哪有什么假借名义之事。其谬误一也。

  “又说:‘高捷、史翲告发奸人,已经证实,应特别优先任用。’捷、翲之弹劾刘鸿训,是为杨维垣等报私仇而已。鸿训辅政,斥阉党杨维垣,仅此一事已大快人心。其后是因受贿而获罪,并非为捷、翲所劾。今指袒护奸党为告发奸党,其谬误二也。

  “又说:‘诸臣所拥戴者,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关于谦益的来龙去脉,陛下近来也十分清楚。至于腾芳、慎行,都是天下人所敬服推崇的人,推荐又是由永光亲自主持的。如今却指公论为拥戴,其谬误三也。

  “又说:‘希望对宦党诸臣网开一面,宽容他们,这样就可平息天下朋党之争。’如果认为这话是正确的,那么部议漏掉张文熙等数十人就是所谓‘疏网’了,而陛下严格审核所定罪行,反倒是开朋党之争吗?其谬误四也。

  “且永光先为御史李应升所弹劾,今又为御史马孟正、徐尚勋所指责,而推荐永光的人,原先是崔呈秀、徐大化,如今是霍维华、杨维垣、张文熙,王永光其人是贤还是不肖,由此可知。”

  其后,继孟又弹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的贪污行为。但是,崇祯皇帝并不听取他的意见。永光对他深为痛恨,把他调到广西任知府。广西土酋普名声久已在作乱,不能平息,继孟设计用药酒毒死了他,使一方安宁。后调任浙江盐运使,因看不起宦官崔瞞,又调为保宁知府,不久升为副使,分巡川西。

  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张献忠进攻成都,继孟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共同辅助巡抚龙文光守城。城破,被执。张献忠称皇帝,要用一些人为百官。继孟不从,被杀。

  尹伸,字子求,四川宜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承天府推官。后历任南京兵部郎中、西安知府、陕西提学副使、苏松兵备参政。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不阿谀逢迎,三任皆是弹劾自己而辞官。天启年间,起任原职,分守贵州威清道。贵阳解围后,巡抚王三善要深入进剿义军,尹伸也颇赞同,监军西征。结果三善兵败身亡,尹伸突围而归。因此次失败而夺官,戴罪立功。天启四年(1624),义军围攻普安,伸率兵去解围,并移防普安。义军再度围攻,伸率参将范邦雄击破敌军,追至三岔河。总督蔡复一上报其功,尹伸得以免去前罪,但降官爵一级任用。

  崇祯五年(1632),尹伸任河南右布政使,又因抵御农民军失败而被免职。伸所到之处,总是与当地长官不和,然待人始终如一,讲义气。他工于诗,善书法,每日写楷书五百字,虽寒暑亦不中止。张献忠攻陷叙州,尹伸逃匿于山中,为义军搜得,骂不肯行。把他押解到井研,骂得更厉害,遂将他处死。福王在南京即位,任他为太常寺卿,这时尹伸已死了。

  米寿图,顺天府宛平县人。崇祯年中,由举人授新乡县知县。因其功绩卓著,授南京御史。

  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极力弹劾监军张若骐的罪行。其奏疏说“:若骐本不懂军事,谄媚杨嗣昌,得以由刑部调任职方。督臣洪承畴孤军远出,若骐任意指挥,视边疆如儿戏。虚报大捷,越级提升为光禄卿,冒功欺上,依恃同乡谢升为内援。升是个奸险小人,非与若骐一同处死,何以慰九庙之灵。”当时廷臣也多弹劾若骐。于是论若骐死罪,将谢升革职。原先,杨嗣昌提倡练兵,扰民特甚。寿图疏陈十害。又说“:往时督抚多用京官,令边疆不守。一些人只争着任副职,不肯任督抚。宜严加甄别,京官外官兼用。”又弹劾偏沅巡抚陈睿谟、广西巡抚林贽贪婪渎职。帝听取了他的意见。

  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在南京即位,马士英举荐阮大铖,寿图上章劾奏。七月出京巡按四川。这时四川已为张献忠所据,朝廷命吏部派堪任监司令者与寿图西行。寿图到四川后,与督师王应熊、总督樊一蘅等联络诸将,号召远近地方军民,逐渐收复川南郡县。

  唐王即位,升寿图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清顺治四年(1647),张献忠遣部将孙可望等攻克贵阳,寿图逃往沅州。十一月,沅州陷落,寿图死。

  耿廷箓,临安府河西人。天启四年(1624)中乡举。崇祯年间任耀州知州,有才干。崇祯十五年(1642)夏,上疏论当前政局,其中说:“将多不如将良,兵多不如兵精,饷多不看账簿上的数字,要核实。”又说“:诸臣应当忘记个人的恩怨,要讲廉耻。与其去报小怨,何不去杀那些杀人饮血的元凶;与其去酬谢个人恩惠,何不广泛施恩于那些身体瘦弱面容憔悴的人。”皇帝对他的这些见解大加褒奖,并予以采纳。升他为山西佥事,后改为宣府监军。

  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为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廷 箓逃到南京。十一月,张献忠占领四川,南京朝廷加廷箓太仆少卿,命赴云南监定洲军,由建昌出兵四川。第二年三月,四川巡抚马乾罢官,即拜廷 箓为右佥都御史,代行四川巡抚职务。尚未赴任而定洲人民也树起反明旗帜,蜀地尽为农民军所有,廷箓也不能入川。后李定国占领云南临安府。廷 箓过了河西,闻讯,投水自杀。

  马乾,昆明人。崇祯六年(1633)中乡举,为四川广安知州。夔州告急,巡抚邵捷春命乾代行知府之职。张献忠围攻夔州二十余日,督师杨嗣昌兵至才解围。升乾为川东兵备佥事。成都为农民军攻克,巡抚龙文光战死。蜀人共推马乾代行巡抚事。农民军转攻重庆,留其将刘廷举守成都,为乾所击败,退出成都。督师王应熊弹劾马乾军劫掠平民。被夺职审讯。这时四川已大乱,朝廷诏命不到,乾仍照旧行巡抚事,传令远近州郡合力御敌。廷举军撤走后,农民军刘文秀师数万人进攻成都。乾竭力固守,直到曾英的援兵到才解成都之围。献忠死后,其部将孙可望南下。清兵进至重庆,马乾战败而死。

  徐道兴,河南睢州人。崇祯末年,任云南都司经历,兼管师宗州事,廉洁爱民。农民起义军孙可望部入云南,攻破曲靖。巡按罗国王献刚到该地,与知府焦润生被农民军擒获,可望要他们投降,国王献不从。押至昆明,自焚而死。

  道兴召集士民,告谕说:“我力薄兵寡,不能抵抗,我死是应该的,你们可速速逃走。”百姓请他同行,道兴厉声道:“守边疆之臣死于边疆,我还要到哪里去!”他身边只有一仆,拿出俸金二锭给这个仆人说:“一锭给你,一锭给我买棺材安葬。”仆大哭,要与他同死。道兴劝道“:你死了,谁收我的尸骨?”仆叩头泣别。义军攻入官署,道兴大骂不止,被义军处死。

  刘廷标,字霞起,福建上杭人。王运开,字子郎,四川夹江人。廷标由贡生授永昌府通判。运开由举人授永昌推官。

  云南沙定洲之乱,黔国公沐天波逃到永昌。孙可望等入云南,传谕天波投降。这时运开代行永昌监司事,廷标代行知府事,才发兵守澜沧。而天波准备遣其子去向可望投降,谕令廷标和运开将印交出带去,两人坚持不给。永昌士民泣请运开向义军投降免祸,运开不肯。又请廷标,廷标也不肯,并拿出毒酒来准备自杀。两人互相勉励说“:众人都想投降,我们只有一死以表示对朝廷的忠心。”当晚,运开先自尽。廷标闻知道:“我年纪大,应当先死才是,而运开却先走一步了。”赋诗三章,也自尽。